時論廣場》鄭捷刀刃下的陰影(周毓翔)
憲法法庭4月23日死刑辯論,若最終結論是朝廢死方向進行,藍營立委稱將提案新增無期徒刑不得假釋條文。圖爲憲法法庭。 (本報資料照片)
■周毓翔
廢死論者主要反對的是以國家公權力「以暴制暴」,質疑以暴制暴不是正義。或許這的確是個大哉問,但就過往的採訪經驗來看,死刑並非廢死論者眼中的不具正面意義。2014年,臺灣發生鄭捷隨機殺人案,當時社會風聲鶴唳,草木皆兵,許多人搭捷運、出入公共場合都難以安心,即便當時鄭捷早已在犯後當場被逮,大家還是擔心模仿犯出現。
鄭捷隨機奪走了與他無冤無仇的無辜生命,讓好幾個家庭一瞬間支離破碎,倖存者有人留下永遠的傷殘,有人則是永遠的心理創傷。對於這類泯滅人性的行爲,依照當時鄭捷的說法,只是爲了「幹大事」。
當年藉由採訪這起社會事件的過程,見證了死者家屬當晚撕心裂肺的哭聲,後期也透過消息管道,瞭解到鄭捷在獄中的生活,他一直都認爲自己是「完成了過去一直以來的目標」,有這樣的想法,自然沒有悔意。爾後,有媒體形容他在獄中有如夏令營般度過,也拍攝到他打籃球的畫面,這些都讓死者家屬面臨二度受傷。
鄭捷罪證確鑿且毫無悔意,案發2年內就伏法了,他大概是近幾年死刑執行最特殊的案例。第一,過程極爲機密且迅速,當時曾透過消息管道,得知鄭捷當天即將被處決,但經查證監所都被駁斥,直到確認執行完畢,法務部纔開記者會說明,律師團也稱事前都沒通知家屬,因此來不及提非常上訴。
第二,下令執行死刑的法務部長羅瑩雪,是馬政府最後一任法務部長,執行時已經接近520政權交替,羅大可不扛這鍋,讓新接手的蔡政府傷腦筋,她卻毅然決然要迅速處決鄭捷,此舉雖招致廢死團體非議,但民進黨實則不敢多言,因爲,這確實是替民進黨解了心頭大患。
然而,在鄭捷伏法前,他刀刃所揮出的陰霾,讓臺灣在那段期間,許多意外、爭吵,都可能被誤會成隨機殺人,整個社會爲他神經緊繃;而鄭捷在獄中的自若生活,更是每天拷打着家屬心靈,眼睜睜看着「完成人生大事」的人悠閒打球。鄭捷還存在的一天,對還留在人間的家屬來說就像見證何謂地獄。
羅瑩雪在法務部長任內的諸多作爲,屢屢被民進黨圍攻,但當她覈准執行鄭捷死刑時,爲何原本總是照三餐伺候她的民進黨人突然沒有意見?這難道不就是因爲司法正義得以伸張,讓「隨機殺人」的社會恐懼獲得紓解嗎?
主張廢死者,在捍衛死刑存廢與否的同時,也該回想鄭捷事件的過程,這會有助於更加理解,爲何多數臺灣人還是希望能保留死刑這個選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