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中華民國連結兩岸一中(施威全)

圖爲國民黨中央黨部一樓大廳。(範揚光攝)

大陸全國政協機關報《人民政協報》批判國民黨籍立委林爲洲、陳以信是「暗獨」,日前國臺辦藉記者會表態,沒有譴責該報的說法,但也沒背書。

「暗獨」、「華獨」、「獨臺」之類的名詞本就是外行說法,沒有精確的政治定位,從未出現於大陸官方的聲明裡。《人民政協報》批林爲洲、陳以信時定調:「勾結外國勢力、反共、反中」就是「暗獨」,依照其標準,黨綱裡白紙黑字寫明「拓展中華民國國際地位」、「強化對美實質關係」、「反對一國兩制」的國民黨,由朱立倫帶頭,整黨都是「暗獨」,是兩岸關係中「更具破壞力的主要敵對力量」。

在《人民政協報》文字裡,把原本應該統戰的對象都畫成敵人,這種寧左勿右的主張自絕於臺灣的普遍民意,只爲了標榜自身立場的純粹性,不聰明!講「暗獨」與「華獨」、「獨臺」一樣,都是自找麻煩,臺語就做「夯枷」。例如馬英九執政時的陸委會常說:「中華民國是主權獨立的國家」,這立場國民黨迄今不變,算不算「華獨」?還是「暗獨」?如果算是「華獨」,那陸方要如何處理?斬首朱立倫嗎?

大陸對臺權威機關的正式發言不提「華獨」等詞,也不下定義,就實務工作而言有其道理,因爲必須務實面對中華民國存在的課題;但《人民政協報》從官網撤掉這篇批評文章後,大陸官方支持的中評網罵國民黨是「頑固派」、「主要敵對力量」的話仍在。大陸的全國臺灣研究會會長汪毅夫談「臺灣問題與研究臺灣問題的立場」時說,「國民黨最近宣佈的新政綱居然把反對一國兩制同反對臺獨並列,許多人對此莫名驚詫。」顯然在思想準備上,大陸仍無能面對中華民國存在的事實。

國民黨不管執政時或在野時,反對「一國兩制」的立場一貫,因爲一國兩制下就沒有中華民國,就算中華人民共和國爲了推動一國兩制而改名中華民國、五星旗換爲青天白日滿地紅旗,中華民國也只是名存實亡。自詡爲中華民國守衛者的國民黨,不可能贊成一國兩制。

陸方須清楚中華民國是「一中」與臺灣的連結,沒有中華民國,此刻的臺灣就是臺獨,或兩岸關係就成了兩個中國。因中華民國憲法的存在,臺灣當下仍是《兩岸人民關係條例》指稱的臺灣地區,該條例第2條定義,「臺灣地區:臺灣、澎湖、金門、馬祖及政府統治權所及之其他地區。大陸地區:指臺灣地區以外之中華民國領土」,中華民國憲政體制明確表述其「一中」立場。

雖然中華民國是臺灣藍綠政黨的交集、社會的共識,但一中憲法處境堪憂,無勞中共攪局、摧毀便搖搖欲墜。對年輕世代而言,「一中就是中華民國」的主張與政治現實不符,臺灣選手在奧運場上不能拿中華民國國旗的怨念,臺灣人民感受深刻,大陸在國際上打壓中華民國,臺獨情緒就高漲。臺灣與大陸關係在法理上一線懸牽,靠着中華民國憲法維繫着,大陸喊一國兩制愈大聲,把臺灣推向臺獨,中華民國就愈危險。

汪毅夫說:「臺灣問題是內戰遺留的問題」,這話沒有與時俱進。臺灣早已不是由蔣介石壟斷權力的臺灣,中華民國不等同國民黨,面對臺灣,陸方需理解,守衛中華民國,不是守衛特定黨派的統治權力,而是保障臺灣人民的生活方式,包括可以選總統,也可以罵總統。

2009年,在「兩岸一甲子學術研討會」的晚宴上,時任陸委會主委的賴幸媛致詞時說,兩岸不只一甲子,臺灣史有多長,兩岸關係就有多長。這意旨今日仍是理解兩岸關係的重要帖方,當年中共沒能拿下臺灣,現今要面對現實,70多年下來,臺灣早是另樣面貌,兩岸關係不只是國共關係。

(作者爲倫敦大學伯貝克法律學校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