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三次傳出搬遷消息 黃沙市場搬遷選址終塵埃落定

10年搬不動 “黃沙”版狼來了?

去年交易額達70億元,面對搬遷消息黃沙水產市場老闆們顯得很淡定

黃沙市場賣海鮮檔口

晚上11時,是黃沙進貨最繁忙的時候。

從湖南來廣州探親的楊蕾和女兒,上週在黃沙市場的海鮮酒樓吃了一頓海鮮,“跟我們老家的河鮮就是不一樣”。這是她近5年第三次到廣州來,第二次在黃沙水產交易市場(下簡稱“黃沙市場”)吃海鮮。

無論是對來廣州觀光遊客,還是招待親朋好友的廣州市民而言,黃沙市場像是一張名片,它不僅代表着食在廣州的新鮮風味,更代表了華南商品交易的繁華。

過去十年裡,黃沙市場曾三次傳出搬遷消息,今年8月10日,廣州市國土規劃委員會在公示的荔灣沙洛片區規劃中透露,黃沙市場將搬遷至沙洛。黃沙市場搬遷選址塵埃落定,記者梳理過去十年黃沙市場3次搬遷信息及選址規劃,發現其與白鵝商務區有着千絲萬縷的關係。

首傳搬遷

番禺五湖四海發力想“截糊”

2006年荔灣區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白鵝潭經濟圈”概念,2008年“白鵝潭經濟圈”被寫入廣州市委全會報告,當年的荔灣區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積極推進新隆沙、大坦沙島南、黃沙水產市場和火車南站等地塊的整體開發”。

隨後,黃沙市場便首次傳出了搬遷的消息。到2009年7月,廣州市規劃局召開“黃沙水產市場搬遷番禺選址協調會”,隨後廣州市建委、市規劃局及荔灣區政府在給廣州市人大代表的答覆中提到,“黃沙水產市場搬遷問題已提上市政府議事日程。

時值廣州市舉辦2010年亞運會前夕,城市面貌正經歷“穿衣戴帽”的變化,而“髒亂差”的黃沙市場搬遷更顯迫在眉睫。

營業始於1994年的黃沙市場,15年來首次被傳搬遷,方文財是最早來到市場做生意水產檔口老闆之一,他和不少老闆一樣,認爲做生意講求的是“成行成市”,擔心“搬了就散了”。當時黃沙市場已經做出了名堂。黃沙市場1996年納入國家農業部選址,2003年列入廣州重點建設工程。到2008年,它已是廣州市菜籃子建設重點工程之一,華南地區大型水產品交易物流平臺———2.6萬平方米的市場有400戶業戶,聚集了國內外海鮮水產貨源。

在荔灣區政府給廣州市人大代表的回覆中更明確了“荔灣區已開展了黃沙水產市場搬遷選址的前期工作,初步計劃選址於原芳村區南部物流區範圍內(龍溪大道以北)。”這是黃沙市場搬遷首次有了明確的“落腳點”。與此同時,番禺洛溪的廣州五湖四海國際水產交易中心向黃沙的老闆們拋出“橄欖枝”,招商目標瞄準了黃沙市場“搬遷”的水產檔口,當時不少老闆“心思思”在五湖四海拿了檔口。

第一次搬遷的風波,結束於黃沙市場管理公司的表態:黃沙水產市場不搬遷,同時二期改造工程按原計劃進行。據透露,黃沙市場的“原地升級”不單是改造市場本身,同時結合周圍的環境整治、道路建設,務求迎合荔灣區白鵝潭商圈的建設,外觀也會按照珠江岸邊風貌設計,涉及投資約2億元,建設成“集電子商務、特色海鮮餐飲旅遊休閒、購物於一體的大型項目”。

二傳搬遷

批發業務遷走,原址打造“漁人碼頭

2008-2009年的第一波黃沙市場“搬遷傳言”過去了。往後的5年裡黃沙市場經歷了快速的變化。

方文財從2000年前後擴大進口龍蝦業務,隨着國內消費升級,市場對進口海鮮的需求增大,“澳龍”、“加龍”、“波龍”銷路持續走高。南方航空多倫多站站長嚴成名告訴南都記者,黃沙作爲國內三大水產批發市場之一,加拿大的龍蝦每天坐着直飛航班運抵黃沙,再批發轉運到國內其他城市。

零售和餐飲業務也是黃沙市場轉型的一個重要方向。截至目前,市場裡已經有8家酒樓,延續從1995年黃沙首創的“樓下新鮮買、樓上現加工”的廣州海鮮style。

2011年荔灣區政府工作報告提到,白鵝潭經濟圈城市設計成果與控制性詳細規劃分別經市政府常務會議和市規劃委員會原則同意通過,定位爲“廣佛之心、廣州國際商業中心、水秀花香的宜居新城”。“白鵝潭經濟圈”地位提升,黃沙市場的整治和搬遷提速。針對黃沙市場短斤缺兩、污水滿地和堵塞交通等問題,市場管理公司、工商部門、城管部門、街道辦等進行多次的聯合整治。2011年黃沙市場的違建檔口發生火災後被徹底清拆,整治低端和違規經營業戶。2013年啓用的如意坊臨時貨運場陸續承接黃沙市場分流的物流和倉儲業務,緩解市場內部及周邊的交通壓力。

實際上,2013-2014年,黃沙市場搬遷和選址工作並未停止。2014年1月,《廣州市關於推動專業批發市場轉型升級的實施意見》中提出“以黃沙水產市場、西城同德鞋業市場等爲試點,對低端市場、臨建類市場實施搬遷或關閉,預計2016年底前完成。”2014年5月廣州市政府《關於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搶佔經濟制高點的調研報告》也提到黃沙水產交易市場搬遷問題。2014年11月28日第28場市政府領導專場新聞發佈會明確,關於黃沙市場選址方案仍在研究當中,市場選址未有明確時間表。2015年5月,黃沙市場南區的聯排檔口被拆除。

黃沙市場管理公司有關負責人一再強調“搬走的只是批發業務”,隨後,一份《廣州黃沙漁人碼頭項目規劃建築設計方案》曝光,黃沙水產市場將打造成廣州水產交易總部、企業總部基地、金融服務中心、漁業文化展覽中心、沿江休閒娛樂中心(含觀光碼頭)、特色美食館。同時,爲改善交通,方案建議打通沿江路,分流黃沙大道交通壓力;通過慢行系統與水巴、地鐵等對接。

而曾被視爲黃沙市場搬遷“接盤俠”的五湖四海交易中心則於2015年轉型打造“廣州·漁人碼頭項目”。

三傳搬遷

選址確定沙洛,優化交通樞紐是關鍵

“白鵝潭經濟圈”的江邊摩天輪醞釀多年並沒有實現,2016年則迎來第一座甲級寫字樓“立白中心”,商務氛圍有了明顯提升,白鵝潭也正式被定名爲“白鵝潭中心商務區”,範圍往南擴大到廣鋼新城和東沙東洛圍,與佛山相接,輻射粵西。荔灣區相關負責人曾表示,未來將爲白鵝潭乃至整個荔灣注入現代高端業態,“荔灣未來十年的發展希望就在白鵝潭”。

白鵝潭被寄予厚望,且範圍一再擴大,黃沙市場該如何“安置”?黃沙市場搬遷曾有三個選址:龍溪增漖立交地塊、東洛圍碼頭、南漖村集體用地。2018年8月10日,廣州市國土和規劃委員會掛出《荔灣區沙洛片區控制性詳細規劃深化必要性論證徵詢意見公示》,當中提到,沙洛片區“滿足黃沙水產市場搬遷升級需求,落實其發展用地”。黃沙市場搬遷選址終於塵埃落定。

對於市場搬遷計劃,黃沙市場管理公司並未給出具體回覆,但提及沙洛片區原屬於廣州港的地塊只有3萬多平方米,不足以容納黃沙市場搬遷的需求,下一步要看如何落實用地。

芳村東洛圍位於荔灣東南角、三江交匯地段,黃沙市場有關人士分析,過去黃沙與過江隧道、內環相接,接駁火車站和機場,地理位置得天獨厚,如今的沙洛,臨江是最大優勢,同時環城高速、丫髻沙大橋、東沙大道等陸路交通網絡有望起到樞紐作用,但未來仍需要對片區內路網和批發中轉場地進行升級。

市場第三次傳出搬遷,黃沙的老闆們顯得淡定很多:“狼來了!說了10年都搬不動,先觀望吧。”和方文財一樣,衆多水產老闆們並不像10年前那樣急於找出路,反而更看重廣州和國內其他城市的業務競爭,“這幾年長三角高檔進口海鮮業務的追趕勢頭很猛”。據悉,黃沙水產市場的去年年交易額達到70億元,市場搬遷後如何將業務進一步提升,保持領先優勢,如何完善交通和業務網絡,是水產檔主們更關心的問題。

他山之石

築地市場搬遷與否

精細化管理都是核心

東京築地市場因地處東京奧運會的樞紐主幹道,主營批發業務的“場內市場”原計劃2016年11月遷往南邊的豐洲,後延期至今年的10月。與黃沙市場不同的是,無論搬遷與否,築地市場一直堅持着精細化管理。

記者在築地市場走訪發現,遊客如織的“場外市場”地上滴水未沾,沒有汽車行駛,哪怕是對拖着行李箱、推着嬰兒車的遊客也相當友好。這與黃沙市場長年溼滑和塞車的路面形成鮮明對比,其重要原因是築地的水產批發業務集中在“場內市場”。

爲了方面市民遊客觀光和品嚐新鮮海產,“場外市場”設立了旅遊信息中心,不僅提供市場資訊服務,更有多個行李寄存箱供遊客保管大件行李,有座位區讓食客享用食品,中心旁邊設有垃圾回收區,遊客自覺將餐後垃圾投入回收桶。

根據東京都的規劃,在“場內市場”搬往豐洲後,築地市場將建設成“帶有市場功能的飲食文化基地”。可以預期的是,奧運會期間的東京將吸引更多遊客前往,而築地市場仍是遊客重要的觀光點。

即將承接築地市場的豐洲市場,地處東京灣區核心,到東京兩大機場都有便捷的交通網絡,與東京核心商業區、火車樞紐都有地鐵連通。而荔灣沙洛未來的交通規劃,是否能實現與粵港澳大灣區核心機場的連通、與廣佛核心區連通,將是黃沙市場搬遷後發展至關重要的命脈。

採寫:南都記者 趙安然 攝影:南都記者 譚慶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