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未煮熟易藏病原菌 每逢中秋「腹瀉急診」必狂飆 

食物未熟、飯前忘洗手,每逢中秋「腹瀉急診」必狂飆。(圖/示意圖記者李鍾泉攝)

記者嚴雲岑臺北報導

本週即將進入中秋連假,依據疾管署監測資料,每到中秋假期,全國急診腹瀉就診病例百分比與就診人次都呈現明顯上升,以2013至2015年爲例,中秋節當週全國急診腹瀉就診病例百分比分別爲5.24%、5.01%、6.86%,均較前一週上升至少1個百分點。其中除65歲以上長者上升幅度較小外,其餘各年齡層均明顯上升,民衆須提高警覺

疾管署表示,若食材新鮮、未低溫存放過久或未澈底烹熟再食用,將容易造成腹瀉等腸道傳染病。食用未充分加熱的蛋類,可能會有沙門氏菌感染的風險生食污染水域生產貝類,因貝類具有濃縮水中病原物質特性,容易感染到多種致病原,如諾羅病毒腸炎弧菌霍亂弧菌等。

▲疾管署召開一週國內外疫情摘要及預測。(圖/記者嚴雲岑攝)

腹瀉等腸胃道感染疾病主要是透過糞口傳播,食用到受病人排泄嘔吐物污染的水、食物,或吸入嘔吐所產生飛沫而感染,其中諾羅病毒的病原具有高度的傳播能力人口密集處易引起大規模的感染。

疾管署呼籲,連續假期期間,聚餐烹調應確保食材新鮮、生熟食分開處理、避免食用未充分加熱的食材,並落實正確勤洗手,愉快度假不鬧肚子。旅宿餐飲業者務必加強環境衛生管理,有症狀者應停止處理食物,並於症狀解除至少48小時後纔可上班,以確保其他員工旅客健康;連假外出時,應特別注意個人飲食衛生,如有不適需儘速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