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真的餓還是情緒性進食? 學者授5招控制

洪泰雄指出,情緒性進食不是因爲飢餓或身體的需要而吃。(示意圖/達志影像)

許多人在壓力大或是高興時容易出現暴飲暴食,臺大生物產業學系老師洪泰雄指出,這類進食不是因爲真的飢餓,且長期下來會導致肥胖、糖尿病等,平時可透過5招控制口腹之慾,包括意識到情緒性進食的觸發因素、建立健康的飲食習慣、尋求營養師幫助、進行放鬆練習,或是找到其他應對情緒的方法。

洪泰雄在臉書粉專發文指出,情緒性進食不是因爲飢餓或身體需要,是指因爲情緒的影響而出現的進食行爲,例如焦慮、抑鬱、孤獨或壓力等負面情緒,或是因爲高興、慶祝或獎勵等積極情緒。這類人往往會選擇高能量、高脂肪、高糖分的食物,而且這些食物通常是零食或快餐等高卡路里的食品,長期下來會導致體重增加和身體健康問題,例如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

因此,控制情緒性進食對於身心健康非常重要,洪泰雄也分享5招改善:

▍意識到情緒性進食的觸發因素

瞭解自己情緒性進食的原因,例如焦慮、抑鬱、壓力、孤獨等負面情緒,以及高興、慶祝、獎勵等積極情緒,可以幫助你避免這些情緒和食物之間的聯繫。

▍建立健康的飲食習慣

保持健康的飲食習慣,例如每天吃足夠的水果、蔬菜、穀物和蛋白質,可以減少因情緒性進食導致的身體健康問題。

▍尋求幫助

如果情緒性進食嚴重影響到你的健康和生活品質,可以尋求心理醫生或營養師的幫助。他們可以提供個性化的建議和治療方案,幫助你克服情緒性進食。

▍進行放鬆練習

放鬆練習,例如冥想、瑜伽或深呼吸,可以幫助控制情緒,減少焦慮和壓力,從而減少情緒性進食的發生。

▍找到其他應對情緒的方法

找到其他有效的方式來應對情緒,例如運動、社交活動、寫日記、聽音樂等,可以幫助緩解負面情緒,減少情緒性進食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