曙光號新發現 竈神星是顆轉大人沒轉好的原行星

竈神星是一顆轉大人沒轉好的原行星。(圖/中研院天文網)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美國航太總署(NASA)曙光太空船2011年7月飛抵竈神星,歷經幾個月近距離軌道觀測取得詳細資料,日前以3D模擬影片方式發表以下結論,包括竈神星是小行星主帶的第二大天體鐵質地核岩層地表高低不平、變異度大,並且可能有磁場,所有的特徵均顯示,竈神星是一個正在成形中的行星,不是「小行星」。

曙光號太空船(Dawn)下一站將拜訪穀神星(Ceres),它是小行星主帶裡體積最大的天體,8月下旬曙光號便將離開竈神星軌道。竈神星和穀神星同爲原行星,不過二者表面特徵恰好相反,竈神星表面具有遭隕石撞擊的特徵,狀似熔岩,穀神星卻有着像是被水冰沖刷過的一張含水量豐富的臉。

長久以來研究人員理論上對竈神星具有的可能性假設,這回曙光號團隊終於一一加以證實,竈神星的存在,可回溯至太陽系最早的3億年左右。該計劃科學家表示,竈神星就像太陽系裡的一座時光機器,彷彿可讓我們遙望那些年,我們在太陽系託兒所裡的日子

竈神星讓我們遙望那些年─太陽系託兒所裡的日子

因爲竈神星形成的時間非常早,透過它就能瞭解當時情況的大致模樣地球月球無法讓我們回到如此古早的過去,我們也無法從這兩個天體獲取到一些那麼早期的資訊

科學家從隕石證據已可得知太陽系的壽命大約有46億年左右,追溯這些隕石的故鄉,其中許多正是源自於竈神星。將月球取回的隕石加以分析,最早只能回溯到約30億年前左右,早於這個時期月面地質證據,在「重轟炸期間」都已被煙滅,竈神星顯然很幸運地逃過了這場劫難。

▲曙光號太空船探測「竈神星」。(圖/臺北天文館網路天文館網站)

不過,未受到重轟炸襲擊,並非意味着這寬達530公里的天體表面毫無坑洞,從曙光號所回傳的影像中可見到雙重撞擊的隕石坑,似乎在大盆地裡還有小盆地。

研究人員相信,地球上有2組的隕石來源,可能正是來自於竈神星撞擊盆地的飛濺碎片。隕石資料中並且找得到與竈神星兩次撞擊事件時間相符合的證據。在撞擊盆地周圍,曙光號還發現了環狀特徵,這現象可能和竈神星的鐵核相關。

至於爲什麼竈神星始終未能成功地「轉大人」變成一顆行星?這個問題,科學家認爲,當巨行星形成時,周圍的小型天體軌道會受擾動,譬如竈神星就是;因此,將矛頭指向木星,就可以得到解釋。

木星像鍋子裡攪動的湯匙,竈神星受激烈撞擊長不大

那個景況就像有一支湯匙在鍋子裡攪動,它攪動了小行星帶也導致小行星彼此相撞。如果沒有木星,單單是一顆小行星自己平穩而緩慢的在軌道上轉動,在這種情況下,它們會聚集質量並且能越變越大。

但要是有木星在場的情況下,這根湯匙在鍋子裡攪動,小行星就會彼此互撞,並且撞擊帶來分裂,以至於該區域內會沒有任何一顆小行星能夠變大、反而是大家都是越變越小。

竈神星也遭受激烈撞擊,但和其他小天體不一樣的是,竈神星並沒有完全被摧毀,它僥倖地生存了下來。目前在小行星當中,科學家還沒發現有第二個像竈神星這樣的案例。(文/中研院天文網)

▼竈神星表面有比聖母峰高3倍的高山。(圖/臺北天文館之網路天文館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