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緩換季過敏、乾咳 醫推「白色食物+3款茶飲」快筆記!

中醫師建議,秋天可多吃白色食物(如豆漿),有助滋陰潤肺。(圖/達志示意圖

記者趙於婷臺北報導

入秋天后天氣漸漸轉涼,這時容易出現過敏、乾咳等不適。中醫師指出,時序入秋,人體陽氣會逐漸降低,中醫觀點認爲秋天和肺臟相對應,再加上氣候較乾燥,所以要多涼潤身體、保護呼吸系統,建議可多吃「白色食物」,例如「豆漿、牛奶百合蓮藕蜂蜜水梨」等具有滋陰潤肺功能的食物,舒緩秋燥和改善乾咳。

中醫師吳明珠指出,依中醫理論,秋天主燥氣,容易產生口乾舌燥、皮膚搔癢和眼睛乾澀等症狀,在中秋節前,天氣還相當炎熱,所以屬於溫燥,中秋節後轉成涼燥,不只氣溫一路下降,再加上臺灣溼氣重,兩者交雜之下,更容易讓免疫力變差

除了飲食上可以多吃「白色食物」,平時也可自制溫和的茶飲來調養身體。吳明珠也提出「元氣茶、補氣提神茶和補肺防感茶」三款茶飲,有助補氣提升免疫力和養胃清肝;另外,也可用人蔘切片泡茶,並視個人需求搭配其他藥材,例如易喘氣虛、手腳冰冷,可以再加桂枝紅棗黃耆等藥材補氣。

日常生活中也可多泡腳、按壓迎香穴和合谷穴來促進血液循環,皆有助於把殘存的陽氣保留在體內,讓身體不會過於虛寒。吳明珠提醒,雙腳很容易遭受寒氣入侵,建議秋天就不要再穿涼鞋,飲食上也要避免吃西瓜生冷瓜類食物和喝冰飲。

▲中醫師建議,平時可自制茶飲,補氣養身。(圖/公關提供)

【秋天3款補氣茶飲】

1.元氣茶材料:人蔘3片丶開水500c.c作法:將高麗蔘放入保溫杯中或茶袋,衝入500c.c.熱水,燜5分鐘後待涼一點即可飲用,之後也可回沖。

2.補氣提神茶材料:人蔘3片丶陳皮1.5錢、枸杞子1錢丶茵陳蒿1錢丶開水500c.c作法:將所有中藥材放入保溫杯中或茶袋,衝入500c.c.熱水,燜5分鐘後待涼一點即可飲用,建議上下午各沖泡一杯。

3.補肺防感茶材料:人蔘3片、荊芥蘇葉生薑薄荷各1.5錢丶開水500c.c作法:將所有中藥材放入保溫杯中/茶袋,衝入500c.c.熱水,最後再加薄荷,放溫當水飲用,可以回沖。

★圖片爲版權照片由達志影像供《ETtoday新聞雲》專用,任何網站報刊電視臺未經達志影像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