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秋桂香
一早起牀看報,突然想起昨天傍晚忘了給室外的花草澆水,穿着短袖背心,趿着拖鞋奔至陽臺,打開水龍頭,水霧從花灑頭噴出,裸露的手臂起了雞皮疙瘩,早晨的空氣居然這麼涼。澆好花,套件襯衫、換上平底鞋,買早點去。
陽光並不強,用不着撐傘,我穿過安靜的小巷,縷縷清風迎面拂來,風中暗香浮動,芬芳淡雅。我左顧右盼,探看香氣的來源。但見一戶人家的矮籬後,一排灌木比人高,該有兩米以上,綠葉叢間綻放着一簇簇米粒般大小的花,星星點點,牙白偏黃,這不正是桂花嗎?父親生前特別愛桂花,我們在北投山上的舊家有不小的院子,牆邊也種了好幾棵桂樹。
臺灣的桂花開花期並不短,從五月到十月都是花季,但我從小就聽父親說,在江蘇老家,桂花只有秋季才綻放,農曆八月尤其盛開,所以八月又稱桂月。桂月有白露與秋分兩個節氣,所謂白露時分桂飄香,白露前後的秋桂最是清香怡人。
說到白露,不能不想到中學時讀過《詩經》的〈蒹葭〉:「蒹葭蒼蒼,白露爲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短短十六個字,生動描繪了秋天的景象──河畔蒼茫的蘆葦迎風翻飛,露珠凝成白霜,我的意中人卻在河水的另一方。這如畫的意象、如歌的音韻,怎能不感動當年詩般的少女情懷?
昔日的純情少女,在意的是白露的浪漫,今日的中年女子,卻比較「務實」地想到其實質意義:過了白露節氣,大地陰氣漸重,夜裡水氣凝結,在地面和葉子上形成露珠,這晶瑩的秋露,即爲白露。換句話說,這代表秋天真的來了,該注意保健養生了。
白露之後,雖偶有秋老虎肆虐的日子,但大體上一夜將冷過一夜,天氣也越來越乾燥,體質較敏感、呼吸道較弱的人,一不小心就可能犯哮喘或支氣管炎,倘若不想一天到晚生病服藥,可以試試提早養生食療,防患未然。
老祖宗養生講究順四時,根據傳統中醫學,春氣和肝氣相通、夏和心氣相通、冬和腎氣相通,秋氣則與肺氣相通,因此白露也好,秋分也好,都適合吃滋陰養肺、潤燥生津的食物,特別是白色的食物。這是因爲古人也有四時配五行之說,秋屬「金」,而金的代表色爲白,因此梨子、甘蔗、銀耳、川貝、杏仁、苧薺、百合、山藥、蓮子和蓮藕,都是秋季養生好食材。
在這些食材當中,我最愛是當令的蓮藕。《本草綱目》稱藕爲「靈根」,在中醫看來,蓮藕生食、熟食各有不同的功效,生藕性味甘寒,可清熱生津,適合火氣大、脣乾舌燥的人吃;藕煮熟了,性由寒轉爲溫,健脾養胃,適合腸胃虛弱、消化不良者。
蓮藕不但生食、熟食皆宜,更是鹹甜不拘。父親生前愛吃涼拌藕片、炸藕夾和桂花糖米藕,通通是蘇浙口味;先母一到秋天,則愛燉家常的排骨蓮藕湯,有時還加一點花生。她也常煮「蓮藕茶」,這是臺灣南部常見的甜品,其實就是蓮藕甜湯,待湯熬成粉紫色略帶棗色時,便將藕片撈出挪做他用,只喝那湯,也就是蓮藕茶。
去年秋天,朋友送了我好幾斤臺南老家產的蓮藕。我一時不知該如何處理,索性通通切了片,煮了一大鍋蓮藕茶,不,該說是冰糖蓮藕湯,因爲我太愛吃藕,捨不得單飲湯。
湯一熬好,我迫不及待盛了一大碗,正打算大快朵頤,記起冰箱裡還有半小瓶桂花釀,索性學糖米藕的作法,加了一匙桂花釀進藕湯中,才吃一調羹,便覺齒頰生香。我一面吃着一面想,我的這碗桂花糖藕湯,口味不盡然江蘇,也不完全臺灣,卻同時標記着我的父系和母系滋味,怪不得這麼合我的胃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