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民百年縮影 盡收臺北上河圖

臺北河圖》由藝術家姚任祥(左)與葉子明(右)花費十年時間完成。(姚仁喜-大元建築工場提供)

教科書裡的歷史地理都是寫成文字,藝術家姚任祥與葉子明卻花費十年時間,聯手將臺北的歷史,化爲一卷200公尺長的圖畫。有意思的是,就像《清明上河圖》,《臺北上河圖》着重的是庶民史,自臺北與世界接觸的起點航海時期開始,至今百餘年的歷史和新聞事件,從距離遙遠的文字資料轉譯成插畫,以視覺元素呈現臺北庶民在大時代底下的點滴變遷

翻開《臺北上河圖》的上冊,讀者視線隨着西方船隻,飄洋過海,來到臺灣、進入臺北,再從清代、日本殖民時期,一步步變成現在熟悉的臺北,姚任祥表示,她只能代表自己的記憶無法呈現臺北的全貌,做這本書,並非爲臺北定調,而是希望每個曾經歷過臺北變遷的人,都能從中找到自己,「這不是一個有目的、有結局的書,是乘載着大家的共同記憶和默契的一本書。」

姚任祥是京劇名伶顧正秋女兒建築師姚仁喜的太太,曾因深感在美國求學的子女不熟悉中華文化,編着《傳家》,有如一套中華文化的百科全書。姚任祥表示,她原先計劃創作《小傳家》,卻在與葉子明思考「食衣住行」的「行」時,聯想到「360行」,他們將不同的行業一點一點的畫出來,合在一起,發現呈現出來的正是臺北的庶民歷史。

爲了補足人民生活肌理,姚任祥決定從新聞文獻中找素材,她閱讀社會新聞,從中選出要呈現在畫中的重大事件,像是政府決定實施垃圾袋隨袋徵收、90年代的陳進興綁票案,80年代的動物園搬家、60年代的新生戲院大火等等。此外她還找來各行各業的代表人物,包含林青霞季季、詹宏志張大春、王偉忠蔡康永等人,寫下他們的臺北記憶。

負責繪圖的插畫家葉子明表示,在創作時,爲了呈現庶民感,決定以最接近當代的漫畫速寫風格呈現,「原本也會擔心,誰會有耐性看這麼長、這麼多的圖?」他表示,少有人用文字以外的方式繪述歷史,更不用說一次畫這麼長的時間軸,「就像畫好一幅畫之後,會退一步看,試着用更高的角度俯瞰歷史。」他笑說,「畫完圖、做完書,我覺得我的一輩子,好像就在這幾頁之間翻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