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溪遇難! 專家告訴你「山洪暴發」前兆
▲坪林溯溪6日搜救畫面。(圖/記者孫曜樟翻攝)文/蔡宗翰昨日新北市坪林山區有民衆溯溪遇災,消防局出動上百人次搶救搜索,下午4點過後已陸續尋獲3名失蹤者,但全部已無生命跡象,還有3人失蹤。市長朱立倫稍早至現場瞭解狀況,受訪時他轉述參與溯溪的員工說法指出,上午11點多開始下雨,但沒想到1小時雨勢變得這麼大,大約12點50分因溪水暴漲,6人遭沖走。聽說事前鄰長也曾極力勸阻,但民衆仍堅持溯溪...這次事件,除了在六月份的盛夏增添了一抹哀傷外,我們可以從這次悲劇中學到什麼?什麼是「豪雨特報」?一般民衆似乎比較熟悉「颱風警報」,那麼這次發佈的「豪雨特報」又是什麼?其實,有關降雨的預警預報,又分爲兩種:一、「大雨特報」指預測 24 小時累積雨量大於等於 80 mm,或其中至少有 1 小時雨量達 40 mm以上之降雨現。二、「豪雨特報」又分三級:「豪雨」指預測 24 小時累積雨量大於等於 200 mm,或 3 小時累積雨量達 100 mm,「大豪雨」指預測 24 小時累積雨量大 (等)於 350 mm,「超大豪雨」指預測 24 小時累積雨量大 (等)於 500 mm。總之,遇到這類特報,要特別提防瞬間強降雨、雷擊、強陣風,河川慎防溪水暴漲、土石流,山區注意坍方落石,低窪地區防範淹水,另外強降雨區水平能見度較差,需注意行車安全。單看數字難以想像與比較,我們拿歷年重大臺風做個比較,以「最大」24小時實際雨量值來看,莫拉克在高雄的最大值是537.5mm,凡那比則是490.5mm。事實上,近年來臺風主要擔憂防範的也是「雨量」,瞬間大雨、梅雨、西南氣流還可能比颱風更危險,因爲猝不及防,不像颱風至少三天前氣象局就會密切提醒。▲溪水變色變黃、水中有大量殘枝樹葉是山洪爆發前兆。(圖/東森新聞)纔看水面平靜,爲何瞬間急湍?目擊者談到下雨過後,她到溪水旁邊觀察,發現溪水很乾淨、也很平靜,在當時並沒有任何異狀。他走到橋中央發現溪水相當湍急,但水色仍很乾淨。不過,往上游一看,發現遠處有一股黃流滾滾衝過來,併發出像打雷的轟隆音。當他還在確定是否黃流會衝過來的當下,洪水幾乎到了橋面,並且立即淹過橋面,前後不到10秒鐘,他是用跑的才倖免於難。這個現象叫做「山洪暴發」,容易發生在午後雷陣雨或天氣極不穩定的山區,若有水域活動,應該把握上午的時段。在下水前看水位及流速正常與否是沒有意義的,因爲上游的水量變化你根本看不到,往往一瞬間,洪峰就來到了中下游,而此時根本就已來不及應變。銘傳大學馬士元教授批評:「這次活動有專業登山社團帶隊,連這種常識都沒有,根本太誇張。」擁有豐富開放水域搜救經驗的中華民國紅十字會救生教練王艾也痛罵:「怎麼會有教練在下雨時帶溯溪活動?這根本是可惡!」山洪暴發如何觀察與預先應變?再好的救生技巧都勝不過預防!其實,山洪暴發是有徵兆並且可預防受災的,內政部消防署網站也特別提到,在河川、溪流、湖泊戲水時的安全注意事項,簡要列舉如下:一、不要在已設有「禁止游泳」或「水深危險」等禁止標誌之區域戲水、游泳及從事任何水上活動,因爲這些地方以前真的死太多人,別再重蹈覆轍。二、不要在水質不清或受污染的溪流中游泳;因爲深潭、野塘、水埤等處,水質多不佳,深度不明,水底雜物多而屬泥沼地,若在該地區玩水,十分容易受傷或陷入泥沼無法自拔而喪命,此時就跟你的泳技沒有絕對關係了。三、下雨過後即使天氣晴朗,也千萬不可下水。尤其看到溪水變色變黃、水中有大量殘枝樹葉,這是山洪爆發前兆,應立即離水前往高處逃。若原本就在水域嬉戲,遇到大雷雨或地震發生時,必須立刻上岸。 ▲「山洪暴發」容易發生在午後雷陣雨或天氣極不穩定的山區。(圖/東森新聞)感嘆之餘,我想到去年蘇迪勒颱風期間寫下的一篇文章。爲什麼自願涉險的人負擔的責任跟成本永遠最低?救災人員永遠要擔心自身受傷或是面對司法?而廣大社會民衆卻只能在電視機面前痛罵浪費社會資源?有朋友質疑,這次新北坪林事件是否屬意外?難道一遇「大雨特報」,從事任何活動出事都要怪自己嗎?我想,絕非遇「大雨特報」,任何活動出事都要怪自己,若今天因視線不佳發生交通意外,大家都是可以接受的。但如果今天已經發布「大雨特報」(前面提過,近年來臺風防的也是豪雨,甚至大雨特報還可能比颱風更危險,因爲猝不及防),若還有人偏要「飛天(不顧航空班機起降的專業判斷)」、「上山(登山)」、「下水(衝浪、戲水、溯溪)」,想用人定勝天(我裝備齊全、不會有事、過去也都沒事)的思維與大自然抗衡,賭那個機率,我想後果都是家庭的破碎與社會資源的浪費。
諷刺的是,臺灣這陣子爲了歷史課綱、政治議題等吵翻天,卻對自己生活的臺灣自然環境特性一無所知。馬士元教授的這句話血淋淋卻很實在:「臺灣人很怕死,卻經常做些不要命的事!」本文作者:蔡宗翰授權提供 (高雄市政府消防局派駐災害防救辦公室)文章來源:I'm蔡宗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