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紫雲:軍售是臺美關係未來指標

臺灣民主基金會亞太和平研究基金會今天共同主辦「美國大選後的臺美關係座談會。(楊孟立攝)

美國總統大選持續開票民主黨拜登有望入主白宮國防安全研究院國防資源產業研究所所長紫雲指出,拜登在軍售上會針對有道德爭議國家採取限縮,比如訴求暫停對沙烏地阿拉伯的軍售,不過臺灣因爲有正當性應可以排除被限縮,軍售會是臺美關係未來指標

臺灣民主基金會、亞太和平研究基金會今天共同主辦「美國大選後的臺美中關係」座談會。蘇紫雲說,軍售會是臺美關係未來指標,最近對臺軍售包含長射程武器,而國會兩黨也沒有反對,未來即便是拜登政府也不會有太大轉變。

蘇紫雲認爲,儘管相較川普,拜登顯得較爲友中,可是在這次選舉被質疑「通中門」,上任後可能會刻意採取對北京拘謹的態度證明沒有親中。北京嘴巴上雖然沒有說支持特定陣營,但是在八、九月下單大量購買美國糧食結果就是中西部開票出來一片紅,這部分可能也會讓拜登陣營選後不開心,何況「通中門」有些資料中國流出來,也可能會懷怨在心。

針對中共的威脅,蘇紫雲指出,不管誰當選,亞洲安全未來都會呈現「二、三、四、五」的結構。二是指美日協防美韓協防;三是指美日加印度、美日加澳洲的二加一軍演;四是指既有的四方安全對話(QUAD);五指的是英國可能在東南亞重啓五國聯防,或是大家熟知的五眼聯盟。

蘇紫雲進一步指出,臺灣會以另一種形式存在「二、三、四、五」的結構,可能不會簽署正式文件模式,而是呈現在武器共通性上。對照最近幾次的軍售,包含海馬斯多管火箭系統(HIMARS)、AGM-84H增程型距外陸飛彈(SLAM-ER)、魚叉非但岸置防禦系統(HCDS)我們跟美國有戰略默契,裝備上的戰術共通,加上前幾天才公佈的MQ-9無人機具有衛星通聯能力,更是重要的指標,技術上反映了政治上的信任

蘇紫雲分析,美國對中國依舊「圍而不打」,但在軍事上對中共會採取更清晰立場;北京對臺灣沒有必勝把握,合理評估2024年前臺海不會有軍事衝突;臺灣應對中共威脅原則應是「鬥而不破」,我們的目標是要和平,而手段是要準備戰爭,但永遠不進入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