縮短轉乘回家路! 運研所研發「無縫銜接」新系統

運研所精確算出旅客轉乘行走時間,再建議客運業者調整班次。(資料圖/記者林悅翻攝)

記者胡順惠臺北報導

旅客搭乘臺鐵高鐵後,常常需要轉乘捷運公車,這時候最擔心的就是要拎着行李久候。交通運輸研究所透過「公共運輸整合資訊流通服務平臺」(PTX)系統,開發「無縫銜接檢核系統」,從200多個臺鐵車站中,找出17個車站進行大數據分析規劃出哪些路線要做改善,縮短等候時間,可以提升80%以上的效益,最快7月就能提供給各縣市政府進行改善。

▲運研所把旅客移動所需花費的所有時間納入考量。(圖/記者胡順惠攝,下同)

交通部運輸研究所運輸經營管理助理研究員許凱舉例,像是臺鐵1136次從花蓮開往秀林列車,一天總共有6個班次,5時31分到達再走到公車站牌需要12分鐘,此時就能建議公車時刻往後調整5分鐘因應,讓旅客能夠搭上。透過系統的轉乘等候時間分析,可提供營運業者或主管機關了解車站的轉乘便利程度,提供公車班次調整的建議。

國立交通大學運輸管理博士副所長黃新薰透露,高鐵有聯外公車,比較不會有轉乘問題,臺鐵因爲近期第四代票務系統上線,要等到完整時刻出來,與全國聯合會協議5至6月進行轉移工作,最快7月就能提供相關數據,讓各縣市政府參考改善。

▲中間爲交大運輸管理博士黃新薰。

逢甲大學運輸與物流學系教授蘇昭銘表示,公共運輸整合資訊流通服務平臺主要有三個優點,包含能做數據化管理、資訊透明化,能直接通知客運業者改善,及提供檢核功能。黃新薰補充,明(109)年會再精進、細緻化,將量化數據也加進來,像是有些班次常態車輛不夠,就會建議客運業者增加班次。

運輸研究所實地檢核15縣市17個平均每日進出站大於1000人次的臺鐵車站,透過無縫銜接轉乘系統計算公車轉檯鐵、臺鐵轉乘公車之轉乘時間縫隙,以不新增班次的原則微調既有班次,結果顯示部分路線考量當地民行需求無法調整班次,或轉乘現況良好不需調整之班次外,多數車站路線改善效益都可達80%以上。

▲花蓮站爲例,績效大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