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放屁肛門噴出血 以爲得腸癌⋯就醫才知是大痔瘡!

▲她放屁「肛門噴出血」,以爲得腸癌⋯就醫才知是大痔瘡。(圖/示意圖,非文中當事人記者嚴雲岑攝)

記者嚴雲岑/臺北報導

22歲的小梅化名)是名上班族壓力一大就想拉肚子,某次她放完屁突然覺得「屁股涼涼」,以爲剉賽到廁所檢查,沒想到卻發現內褲一片紅,一擦肛門發現滿是鮮血,讓她以爲自己得了大腸癌,情緒陷入谷底。後來在同事建議下就醫檢查,經指診發現是痔瘡所致,才讓她破涕爲笑。

書田診所大腸直腸科主任胡煒民表示,許多人對大腸癌都有錯誤迷失,只要大便滲血或肛門流血,就以爲自己罹癌,殊不知很多時候其實都是「痔瘡」在作怪。

分辨大腸癌與痔瘡,最直覺方式就是血的顏色。若爲鮮紅色,且排完便後仍繼續滲出,十之八九都是痔瘡;反之,若血是摻雜在糞便中一同排出,顏色呈暗紅色,則有可能是大腸癌的前兆。「肛門上面的部位較直腸、直腸上叫結腸,分別距離肛門段10~30公分,若癌變的部位越上面,與糞便混合程度也會越明顯,出來的血也就沒有這麼紅了。」胡煒民解釋道。

醫師表示,痔瘡是一個人生活習慣的寫照。(圖/示意圖/記者周宸亙攝)

此外,許多民衆常有錯誤迷思,認爲痔瘡下一階段就會進展成大腸癌,但胡煒民表示,這兩者完全無關。大腸癌主要是因飲食西化,如吃了太多油炸、辛辣、肉類食物,加上基因引起,基本上好發在4、50歲以上的中高齡族羣

痔瘡則是反應了一個人的生活習慣,若睡眠不足、疲勞、吃辣、喝酒或者工作性質與生活作息不正常,都容易誘發。遺傳也是年輕族羣「得痣」的一大因素。胡煒民提到,假若父母有一方曾受痔瘡困擾,小孩有50%的機率會出現痔瘡。

雖然大腸癌與痔瘡沒有直接關係,但胡煒民提醒,若第一次流血,還是要先去給醫師檢查,一旦指疹發現爲痔瘡,會建議改善生活方式,從不熬夜做起,並輔以藥膏塞劑治療,假如依然血流不止,纔會考慮以橡皮筋幫忙結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