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電首支國產鋼管樁完工「拚今年底來電」 離岸風電2025創逾千億產值

▲臺電一期風場首支國產鋼管樁完工,今年底前將正式並聯發電,未來預估可年發3.6億度電。(圖/臺電提供)

記者林淑慧/臺北報導

政府力推綠能政策離岸風電國產化再邁大步。臺電一期風場首支國產鋼管樁完工,今年底前將正式並聯發電,未來預估可年發3.6億度電,可供應超過9萬個家戶一整年的用電量,而離岸風電目標於2025年將能創造1,218億元產值,可望成爲國內經濟的新動能

朝向亞洲綠能產業發展中心目標邁進,蔡政府定調在2024年以前完成九項示範及遴選離岸風場開發案,力拚至2025年綠電佔比達二成的國家總目標,蔡英文總統日前更宣示,也將訂定2026年到2035年新的十年10GW目標。

▲離岸風機結構示意圖。(圖/臺電提供)

臺灣海峽被評爲全球最佳風場之一,一期離岸風電示範風場位於彰化縣芳苑鄉西側海域約8公里處,2018年2月決標,由比利時楊德諾日商日立共同承攬,決標金額達249.9億元,已陸續完成風機設置海域調查地質鑽探及設備細部設計,現正全力投入風機與下部結構等設備製造。

臺電官員指出,一期計劃雖無國產化要求,臺電仍由統包商和國內大廠榮元公司合作風機水下基礎柱腳(鋼管樁),示範風場內將設置21部風機,每部裝置容量5.2MW(0.52萬瓩),總裝置容量109.2MW(10.92萬瓩),而鋼管樁等同穩固風機的關鍵地基,其餘下部結構、風機等設備正同步製造中,預計3月開始基地打樁與後續風機安裝,年底前正式並聯發電。

經濟部預估,隨着離岸風場陸續完工運轉,將可帶動離岸風電產業相關產值,目標2025年達到1,218億元,可望爲國內創造2萬個就業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