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商備戰!中國企業年金制下月1日上路 會計師:可轉成福利

工廠生產線作業員。(圖/CFP視覺中國

大陸中心綜合報導

爲了社會福祉,也能更好保障職員退休生活,中國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財政部此前聯合發佈《企業年金辦法》,並於2月1日起施行。不過,辦法的實行可能會讓臺商營運成本增加,會計師則對此迴應可以把年金轉換爲福利

《企業年金試行辦法》於2004年就提出,是職工依法參加基本養老保險基礎上,自主建立的補充養老保險制度。職員到了法定退休年齡時,可一次性領取企業年金,或者按月、分次,死亡後個人帳戶餘額可以繼承。

辦法指出,企業年金由企業和職員共同繳納,繳費每年不超過個人總薪水的8%,個人與公司合計合計不超過本企業職工工資總額的12%,具體所需費用由企業和職員一方協商。所以實施該辦法是會增加企業的成本。

據《經濟日報》報導,勤業衆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稅務部執行副總經理陳文孝表示,目前還沒有看到臺商實施企業年金,但隨着中國服務業科技業的成長,或許在很快的日子內會迎合這趨勢

陳文孝說,企業實施年金制度個人所得稅上是有優惠的,企業繳費部分計入帳戶時,暫不列入繳納個人所得稅;個人繳費部分,如果不超過工資稅基數4%標準內的,暫從當期應繳稅所得額中扣除。

據報導,臺商說,企業年金是補充養老金,所以不強制,目前除了政府部門事業單位、央企國企與效益好的一些企業外,大多都沒加入。多名會計師建議,臺企業可以主動與員工協商,把企業年金轉換成爲員工福利,這樣才能留得住優秀人才爲企業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