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啊,要永遠幸福」埋沒北投山區的日文石碑

圖、文/六肆零

臺灣啊,要永遠幸福」的百年石碑銘刻下對這片島嶼最深刻的祝福,兩年前我們在山徑中遍尋不着,想不到兩年後從荒煙蔓草找到了它,在不平靜的甲午年,找到這一塊石碑,顯得格外有意義。

當初會看見「臺灣啊,要永遠幸福」石碑,是看到工頭堅在2011年時拍攝的《華視新聞雜誌》節目,以及工頭的部落格文章介紹,讓我興起尋找百年石碑的意念

兩年前,我告訴北投人丹尼斯這個石碑的故事後,他覺得自家後院的寶貝一定要去看看,我們從「熱海大飯店」對面的登山口出發,遵循影片中的路線,中途還需要拉繩結果我們爬上了熱海巖場,路途中沒有發現這顆石頭

陣子丹尼斯在北投山區進行山訓時,他路過了「波切不動明王尊」,他赫然想起影片中有介紹這地方,於是我們循着新線索再出發,並衷心期盼這一次能夠成功捕獲。

這次我們步道走「軍艦岩親山步道的奇巖路登山口」,入口處牆上有斑駁的「陳濟堂先生墓園」,目標是「弘法大師巖」。

▲▼軍艦岩親山步道,奇巖路登山口。

▼陳濟棠將軍紀念碑

從登山口到「弘法大師巖」只要走對了叉路,就可以到達,路上有用黃色油漆寫「新北投公園←」,左轉進入一片草叢直走就會到了。

沿着山徑,走入一塊清幽的神祇之地,四處滿布着日文石碑,時間軸彷彿被移星換斗回日據時代,那一條五彩經幡卻帶給我尼泊爾的感覺。

「大師巖」的由來就是這一塊石碑,而「波切不動明王尊」就是巖壁上鑿的神龕

▼弘法大師巖

▼弘法大師的指標

弘法大師就是知名的空海和尚,他曾於西元九世紀初前往當時中國的唐朝取經,後來發明片假名文字,對於日本宗教及文化具有深遠影響。空海和尚圓寂後,日本天皇爲表彰其貢獻,尊其爲 「弘法大師」。

(引用自 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

「波切不動明王尊」的神龕,沿着山壁建造,感受相當幽靜。當弘法大師(空海)乘船從中國要回日本途中,遇到暴風雨,在非常危險之際,空海大師向不動明王祈求平安,結果不動明王即揮劍斬浪,使大浪平息下來,故此尊在日本被尊爲「波切不動明王」。

巖壁上刻着明治四十年,「治」字推測受到破壞,牆上依然看的到信徒名字,清一色是日本名字,沒有看到漢人名字。

地上還留有許多刻着日文名字的石碑,就像寺廟裡信徒捐獻的名字。

沿着階梯往下,回頭一看,發現石階梯的參拜道,階梯兩旁還有奉獻的字樣,原先我以爲是神社,經網友提醒這不是神社,而是類似靈場的佛教相關遺址。

從「波切不動明王」旁的巖壁往上爬,可以撿到一枚基石,上頭有不錯的展望,可惜的是有幾條電線干擾。

看完大師巖後,我們開始進行地毯式搜查,一路往熱海大飯店走下去,希望今天能夠有所斬獲。

天啊!!!想不到走沒幾步路,丹尼斯就在路旁發現了百年石碑。

那要蹲得非常低纔會看到,我大概路過幾百次都不會發現,石碑上頭寫着「臺灣よ、永に幸なれ」,中文的意思是「臺灣啊,要永遠幸福」,這幾個字穿越了百年,依然能感受到祈願的力量,像春天溫煦的陽光般暖和人心

我們找了兩年,終於在2014年找到,甲午年的臺灣相當不平靜,驚滔駭浪波波襲來,太陽花學運澎湖空難到高雄氣爆,我們一次次爲臺灣祈福,祈禱「天佑臺灣」,而「臺灣啊,要永遠幸福」也是一樣的熨貼人心。

我陷入時代的泥淖,好多的疑惑和想法如海嘯瞬間灌頂,當初這一塊日文石碑,究竟是在臺灣的日本人寫的?還是受日本教育的臺灣人寫的?

因爲沒有署名年代和姓名,留下無窮的想像空間。

工頭說這可能是另一段《海角七號》的故事,可以拍成電影了!

究竟大時代下的兒女情長,會有多轟轟烈烈和可歌可泣?

就麻煩各位編劇繼續發想了。

而這塊石碑被放置在神社的附近,可能意味着面臨到巨大的時代動盪,而必須依靠信仰獲得慰藉,銘刻下來成爲禱文。

時代久矣,已經無從考究了,雖然我心裡的箭頭一直遙指着二戰,但我認同這塊石碑,絕對是臺灣土地上一段最有感情的記憶,不管是清領、日據或是荷據的遺蹟,都是這塊土地最寶貴的資產。

我們一般祈禱的「平安」,而「幸福」這兩個字蘊含的願景更多,情感更真切,如果沒有深刻的眷戀,怎能寫下那麼真摯的文字。

▼感謝千里眼丹尼斯,協助發現百年石碑!

感謝這塊石碑,在荒煙漫草中帶給我無窮的力量,我深切的期許臺灣平安,我們不只要小確幸,而是要大幸福,而我的親朋好友也都是一樣。

這一代都跟熱海巖場的石頭很像,隨意攀上一個石頭就有不錯的展望,我順便附上去年去熱海巖場的照片,來造訪大師巖,大家也可順走熱海巖場和軍艦岩。

大師巖-登山日期:2014年8月23日

熱海巖場-登山日期:2012年9月8日

本文擷取自<<我的赤膽赤誠赤子之心>>部落格,詳文請點我>>>

<<我的赤膽赤誠赤子之心>>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