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公廣政策 文化部期待公視第5屆董事會盡早誕生

龍應臺介紹公視董事新提名人。(圖/文化部)

記者張瀞勻/臺北報導

文化部16日舉辦公視第5屆新提名董事介紹會,共有劉昌德紀政劉銘張正黃肇鬆、陳淑麗、姜雪影李念祖程宗明林麗雲等10人出席。部長龍應臺表示,整個公廣集團的革新,因爲公視董事會選任延宕而遲遲無法推動,文化部衷心期盼第5屆董事會能儘早誕生,讓公共電視能迴歸公共領域的原始初衷。行政院7日公佈公視董事新提名名單後,文化部於第一時間即對外說明15位新提名人背景,並將書面資料彙整後提前送給審查委員們參考,讓整個公視董事會選任過程透明公開,「過程本身就是公民教育。」龍應臺於15日下午與審查委員茶敘,表達社會各界對公視早步上軌道的期盼,16日則邀請董事新提名人選茶敘後與媒體見面,讓外界認識他們所代表公共性專業性與對於弱勢、少數族羣議題關懷度。政大新聞系副教授劉昌德表示,臺灣的公共電視應該成爲華人世界的BBC,唯有建立獨立、專業、對社會負責的公共媒體,才能解決臺灣的媒體亂象臺大新聞所教授林麗雲則以韓國公共電視把文化國力向外輸出爲例,期許臺灣公視能成爲文化產業領頭羊,並對內對外溝通,成爲真正全民的公共領域。自稱「新聞老兵」的世新大學新聞系教授黃肇鬆表示,公視應爲全民所共有,但是相較NHK、BBC的年預算動輒一、兩千億,臺灣公視董事會應該儘量對外拓展資源。IC之音創臺臺長姜雪影指出,她在媒體、非營利組織長期工作,瞭解公益議題對臺灣社會的重要性,會義不容辭貢獻她的資源。本身是重度肢體障礙的混障綜藝創辦人劉銘表示,他一輩子都在爲弱勢族羣發聲,「身心障礙者不是能力出了問題,而是機會出了問題。」因此有機會讓弱勢議題進入公共論壇,他會傳達最完整的公共訊息。一直關心移民議題的四方報總編輯張正提到,要讓商業媒體長期重視新移民、環保、社運是很困難的,最有可能實踐的公共場域就是公視,他希望公共電視能更爲強大,讓弱勢者地位獲得重視。董氏基金會終身志工陳淑麗表示,當董事是跳火坑,「但辛苦的事情不能都沒有人做!」幾經思考,她決定挺身加入董事行列,用社會義工的精神奉獻致力於公視節目品質的提升。本身長期從事公益的希望基金會董事長紀政指出,除了體育田徑專業之外,她一直在民間推動腦性痲痹、聽障、智障等弱勢者的權益促進,雖然已屆70歲了,但只要是她能力所及可以貢獻之處,都希望帶給社會更光明的力量。在大學教授憲法人權的律師李念祖表示,臺灣需要公視這樣的公共論壇,審議民主的思辨,公視如何實踐這種公共理想性,也需要在經營體制上建立理想的制度。公視員工代表研究員程宗明指出,員工代表參與公視經營,就是一種產業專業的尊重、媒體民主化的價值實踐。龍應臺結語時表示,公廣媒體是文化產業很重要的載體,讓臺灣的電視、電影可以走入國際市場,以公視《人生劇展》系列爲例,持續經營使得國內影視人才輩出,發揮很好的平臺作用。但是公廣集團改革的第一步,得先有健全的公視董事會,這個問題不能無止境的延宕下去。「站出來,就是公民態度的表現」,她希望整個透明公開的董事選任過程,也當作是公民教育。18日上午10時的公視董事審查會,全程會進行網路直播,龍應臺希望全民一起關心這個議題,讓公共電視早日迴歸成立時的初衷,成爲全民共有的公共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