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成毒品轉運站...「製毒」躲刑責 兩岸緝毒現破口

▲圖爲5月大陸籍「粵南澳漁船進入澎湖限制海域違規作業。(示意圖/澎湖海巡隊提供)

大陸中心/綜合報導

臺灣與中國兩地販毒、走私盛行,今年已在臺灣海峽查獲多起走私毒品案例,15日下午在澎湖逮到福建泉州閩龍漁運60894號載運約500公斤、市值10億的安非他命,原定以海上交易方式交給漁船,再載到臺灣製毒,由於兩岸關係趨冷,在情資協查不像以往,增加兩岸製毒與販毒集團之間的合作機會。

澎湖縣警局日前獲報,臺灣地區毒梟聘澎湖漁船與大陸漁船進行海上毒品交易,15日捕獲準備交易的閩龍漁運,並搜出20包、506公斤的安非他命,原本初估大約是10億臺幣,經檢測之後,確認爲安非他命成品,價值也瞬間降爲1億元。

警方指出,此次查獲的安毒半成品氯假麻黃鹼,製毒期能從3階段共7天,縮短爲2階段4天,搜出的506公斤安非他命,預估可以提供1千萬人次吸食。目前尚未查獲涉入此案的澎湖籍漁船,詳細情形有待進一步釐清

警方調查,澎湖縣警局刑警大隊日前接獲情資,指臺灣有毒梟重金派澎湖漁船在海上接應大陸漁船載來的的毒品,派出刑事局中部與南部共同監控得知,近日就會有大陸漁船載運大批毒品,以海上交易方式交給澎湖漁船。

根據獲得來的情報,澎湖海巡隊15日下午3點多在西嶼西方海峽中線處,果真查獲一艘準備交易毒品的閩龍漁運60894號,先以廣播方式要求對方停船,並強行登船攔檢,當場甲板上起獲20包、506公斤的安非他命成品;事後,將查獲的毒品與船上5人一同帶回刑警大隊。

根據緝毒工作的警官指出,以往兩岸關係良好時,刑事局與廣東緝毒局等單位常會互換情資、協助查緝,但自從綠營執政以來,兩岸緝毒單位關係趨冷,請陸方協助查詢事項,除非對方也有重大危害,否則大多都是沒有迴應,情資協查尚不如以往,讓兩岸製毒、販毒集團的合作更加緊密。

刑事局指出,安非他命工廠慣用的製毒技術,有從早期「三階段製毒法」再進化成省略第一階段「鹵化」趨勢,原料則改採用國內尚未列管之「氯假麻黃鹼」(chloroephedrine),因採用該原料製造安非他命可以縮短毒品製程,並減少製毒過程中散發的刺鼻氣味,加上目前是尚未列管的先驅化學物品,成爲兩岸毒梟最夯走私製毒原料。

據瞭解,氯假麻黃鹼在我國屬於四級毒品,毒品防制條例第4條明確規定,「製造、運輸、販賣第四級毒品者,處5年以上12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臺幣700萬元以下罰金。」但安非他命屬於二級毒品,製造、運輸、販賣者,可處7年以上到無期徒刑,刑責差距很大。

▼把臺灣當成製毒的轉運站,能降低刑責。(圖/達志示意圖)

★圖片爲版權照片由達志影像供《ETtoday新聞雲》專用,任何網站報刊電視臺未經達志影像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