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兒童肥胖率「亞洲第一」 6大負影響包括「長不高」

臺灣兒童肥胖率亞洲第一」,6大健康影響包括「長不高」。(圖/取自pakutaso)

記者嚴雲岑臺北報導

兒童肥胖的定義,當BMI超過該年齡層的95百分位值爲肥胖,臺灣飲食西化使得學齡兒童肥胖比例達3成,高居亞洲第一。醫師提醒,家長若輕忽兒童的「肥」安問題,可能會產生包括內分泌心血管等6大疾病,尤其脂肪會分泌生長激素,可能會產生暫時長高,卻間接導致生長板癒合的「假象」。

書田診所小兒科醫師戴季珊曾收治一名12歲男童,身高152公、體重60公斤,BMI值達25.9,後頸腋下都有黑色沈澱,爲糖尿病前兆

戴季珊表示,該名男童身高雖然正常,但骨齡卻爲14歲,超過原本年齡。若持續放任他喝含糖飲、吃炸雞薯條鹹酥雞等,內分泌失調可能會讓生長板提早閉合,年紀輕輕就停止生長。

▲胖小孩後頸容易有黑色棘皮症。(圖/書田診所提供)

「兒童肥胖影響健康層面相當廣泛!」戴季珊提到,主要影響有6大項:內分泌系統、心血管系統、肝膽系統、呼吸系統、骨骼系統與神經系統。

細項區分,內分泌系統的影響主要爲胰島素阻抗、第二型糖尿病、代謝症候羣雄性素增高、多囊性卵巢癌與兒童生長板提早癒合。心血管系統問題主要有高血壓高血脂心臟結構變化、動脈硬化、心血管疾病。

▲胖小孩會造成6大疾病。(圖/記者嚴雲岑攝)

肝膽系統問題主要爲脂肪肝膽結石;呼吸系統爲睡眠呼吸中止症、肥胖肺換氣不足症;骨骼系統則爲股骨頭近端生長板滑脫症、O型腿;神經系統則爲原發性顱內增高症,又稱假性腦瘤症。

戴季珊提醒,3C世代兒童運動量偏少,因此家長應至少培養一項運動興趣,每天至少維持1小時以上的體能活動,如走路爬樓梯游泳、騎腳踏車等,並限制含糖飲、油炸食物攝取,勿以零食取代正餐,才能避免肥胖纏身,減少併發症帶來的健康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