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改GMT+9「同步日韓」…正反激辯2個月 內政部迴應了!

民衆提案臺灣改日時區內政部迴應:沒辦法解決國土認同問題。(圖/翻攝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臺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民衆先前在公共政策平臺提議將臺灣時區改爲「GMT+9」一案,經行政院召開協作會議後,內政部19日迴應表示,「更改時區沒有辦法有效解決類似國土認同、國家定位的問題」,且可能會流於形式,透過更改時區幫助世界各國認識臺灣與中國大陸差異效果有限,正確方式應該是將臺灣行銷出去,增加國際能見度

民衆Yohan Ting今年10月16日在國發會「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臺」提出「我國應調整時區至GMT +9」一案,主張臺灣應將時區調整爲與日韓同步的+9時間,脫離中國大陸標準時區,且夏天還可充分利用陽光,冬天下班天色也不會太昏暗。提案一共獲得8888位民衆附議,於10月19日通過。另外10月22日也有民衆提出「維持GMT+8時區」提案,同樣獲得超過5000人附議成案

由於這兩提案都涉及跨部會權責,國發會與相關單位協調後,決議由內政部主政交通部經濟部人事行政總處協辦:行政院政務委員唐鳳專案顧問張芳睿於11月24日召開開放政府聯絡人第24次協作會議,邀集提議人、附議人和相關單位共同與會。

針對「更改時區」和「維持GMT+8」兩項提案,內政部19日一併在公共政策平臺上回應。綜合各個部會意見,我國臺澎金馬東沙南沙皆位於東經112.5度~127.5度之間的「GMT+8」時區涵蓋範圍,符合國際慣例,而更改時區對於國民作息、健康影響不大;對產業發展也不涉及影響競爭力,反而可能在調整期間衍生成本

金管會和國發會評估認爲,改變時區與否對股市交易量投資人決策不會有顯著直接影響,但調整時區將對證券及期貨市場產生作業面影響,例如外國投資人需改變交易安排,國內投資人也得配合調整作息;期貨方面,時區調整後,須與國外指數商品授權單位再次卻任合約,開收盤也得配合調整。

另一方面,改變時區對觀光影響最主要是航班時刻須全面重新調整,特別是國際航班影響最大,且旅行業須配合航班調整所有行程表、已印出之機票亦須重新印製、相關文宣品須做廢更新,還得個別通知旅客,增加許多作業成本,但短期內對於旅客旅遊意願和消費習慣應無太大影響。

交通部也認爲,調整時區至GMT+9意味着時間往前調整1小時,導致民衆或學生通勤習慣改變,可能對道路交通流量秩序事故與安全產生衝擊,例如學生冬季上課需提早1小時,但晨間天色昏暗視線不佳,可能會造成交通事故增加,影響民衆安全。

▼若調整時區,上班上課民衆冬季就得提早一小時出門,視線昏暗恐怕會增加行車風險。(圖/記者季相儒攝)

綜合正反方討論,內政部在協作會議結論指出,「更改時區沒有辦法有效解決類似國土認同、國家定位的問題」,許多幅員遼闊國家跨越多個時區,也不影響國民國家認同。結論認爲,改變時區可能會流於形式,或許短時間會獲得國際媒體關注,但效果短暫,與會者普遍認爲改變時區對於「幫助世界各國認知臺灣與中國大陸的差異」的效果有限,因此建議各界應該將臺灣的優點行銷出去,凸顯出臺灣的特殊性,增加國際上的能見度,並用軟實力創造區隔,建立臺灣的國際形象

▼臺澎金馬地區全部位於GMT+8時區內,符合國際使用慣例。(圖/翻攝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