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軍事準備好了嗎?

(圖/軍聞社)

「拜習會」落幕,美中緊張關係有緩和跡象,拜登總統的「不認爲中方有任何緊迫侵略臺灣的企圖」,對臺海安全短期情勢做了樂觀評估,但中共統一的目標從未改變,臺灣任何自滿、偏安心態只會加速中共行動。美國軍事專家指出,與其臆測中共領袖習近平的意圖,不如專注真正的核心問題:美國與臺灣準備好因應中共的統一行動嗎?

美國衆院議長裴洛西8月初訪臺,引發臺海緊張關係急遽升高,美國國務卿、國安會顧問與軍方將領並不斷釋放中共會提前對臺展開軍事行動的訊息。美國戰略司令部司令李察日前更表示,烏克蘭戰爭只是與中國衝突的「序幕、熱身戰」;前白宮國家安全顧問麥克馬斯特在拜習會後仍悲觀表示,習近平或許意識到有個稍縱即逝的「機會之窗」,時間點約落在2024年臺美兩場總統大選之間。

雖然美國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密利表示,解放軍還沒有能力佔領臺灣;許多人以爲俄羅斯入侵烏克蘭踢到鐵板,習近平會三思而後行;或是中共準備不足,至少短期內不會入侵臺灣。但習近平在二十大明確宣示「絕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他在巡視中央軍事委員會聯合作戰指揮中心時強調,「全軍要全部精力向打仗聚焦,全部工作向打仗用勁,加快提高打贏能力」,所謂打仗就是針對臺灣的軍事行動及美國的可能軍事介入,因此,中共有對臺採取軍事行動的意圖已不容懷疑。

美國前助理國防部長科爾比警告,人民解放軍可能準備不夠,但更重要的是美國和臺灣軍事準備程度落後中共,這也是臺灣國安團隊不可迴避的責任與挑戰。

民進黨的抗中保臺、聯美抗中斷絕了與大陸溝通的管道,並將臺灣安全依賴美國的保護傘,但沒有任何民意調查顯示,美國願意犧牲軍人生命保護臺灣;《外交事務》季刊訪問數十位專家,詢問「美國是否應該承諾防衛臺灣」,結果有39名學者專家持反對立場,不同意24人,強烈不同意則高達15人;表態同意者爲5名,及非常同意者3人。另外,高達74%日本民衆反對日本派遣自衛隊與美軍聯合對抗中國,也反映出同樣的事實。

面對中共優勢軍力,臺灣軍隊防禦準備不足是美國最大關切之一,美國媒體鼓吹要將臺灣武裝成「豪豬島」,大量儲備武器彈藥,以威懾中共武力犯臺,但俄烏戰爭已產生排擠效應,美國本身武器彈藥庫存不足,擴大生產線至少要等到2025年,恐怕緩不濟急。

美國國會則在2023年《國防授權法案》中要求每年提供臺灣價值10億美元的彈藥,以及每年20億美元、爲期5年的「海外軍事資助計劃」向臺灣提供軍援。臺灣將獲得美國的反艦巡弋飛彈、防空防衛系統、自殺式無人飛機、水雷、指揮管控系統等,但是否能得到行政部門支持、順利完成立法仍是未定之數。

拜習會後,臺灣安全態勢並未轉變,民進黨政府無意認真加強國防,卻爲了維護政權,繼續操弄抗中保臺,將內部政黨惡鬥與國安掛鉤,選擇了一條最危險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