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BL/臺灣籃球再度職業化 你準備好了嗎?
▲SBL第16季,將成爲臺灣籃球職業化承先啓後的重要關鍵時刻。(圖/籃協提供)
SBL第16季,上週末正式以「戰鼓再起」爲主題標語正式開打,特別在新賽季開幕典禮上,目前正積極催生臺灣籃球再次職業化的立委高志鵬(現SBL委員會召集人),更於致詞時表態本季將是SBL最後1季,宣示意味濃厚。不過,「半」職業化的SBL要轉型成爲職籃,有太多問題需要解決,否則很可能將淪爲空談。
爲催生臺灣籃球再度職業化,本季的SBL充滿許多新政策,甚至「實驗性」的措施,從雙洋將到例行賽第6階段(每隊共6場比賽),全面推行主、客場制,屆時將出現每週3到週日,每天都僅有1場比賽的狀況,考驗着球迷與球隊該如何適應。
過往中華職籃CBA僅撐5季不到,就面臨垮臺的難堪局面,對於創立至今已經16季的SBL來說,要跨出邁向職業化的這一步,事實上很簡單,但卻又很困難,原因就在於許多基本的癥結點,只要一天無法解決,那麼貿然職業化,勢必困難重重。
首先,雖然SBL被外界視爲「半」職業聯賽,但7支球團除了臺銀部分球員具備行員資格,必須在母企業擔綱平日工作外,其餘6隊選手、教練,實質上根本與職業球員無異,當然也有部分球員具備基層教練資格,但基本上,若要填寫職業欄,身分無疑就是,「籃球員」。
因此要邁入職籃,球員在本身的角色轉換上,其實並不需要太多變動,甚至本季推行的雙洋將制,多少也讓本土球員帶來了些許刺激,無論練球或比賽,想要上場,就必須拚,這點絕對值得正面肯定。
但是就球團經營面角度,職業化與現有的SBL,就將存在極大差異,包括球團從最基本的行銷、人事到行政費用,甚至主場場館租借問題,乃至於最重要的球員薪資部分,都將對母企業是一大考驗。
▲SBL多支球隊的經營模式,其實已經與職業球團無異。(圖/記者潘泓鈺攝)
即便相關單位喊出由政府提供減稅政策,但政府能夠扶植多久?比例又該是多少?若無法直接了當、白紙黑字釐清,勢必將影響球團參與職業化的意願。
更重要的,是所謂「職籃公司」的成立,目前的SBL面臨種種困境,最大的關鍵就是「多頭馬車」並行,籃協主導場館、票、賽務,而轉播單位則得負責賽事全面主導,現有的行銷、公關單位,則由轉播單位委任行銷公司接手,缺乏統一主導性的決策者,也讓SBL在宣傳及曝光上,往往出現令人詬病之處。
舉例來說,從最基本的官網數據維護,上週例行賽結束後,SBL官網在球員資料方面,還出現洋將14歲、新秀16歲的離譜錯誤(目前已更正),另外在球員照片部分,不少球員目前仍是處於「無大頭照」狀況,另外包括所謂的秩序冊(或稱觀戰手冊),更是自上季開始就停印。
▲SBL本季採取雙洋將新制,確實帶來不錯的話題討論。(圖/記者潘泓鈺攝)
試問,如果本季的SBL是邁向職業化的重要轉捩點,那麼從最基本的數據維護、球員資料都無法到位,球迷、媒體該如何買單?
因此未來臺灣籃球若走向職業化,職籃公司的角色勢必關鍵,從如何由專業人士在經費無虞情況下,主導行銷甚至透過社羣媒體,讓更多年輕球迷認同新的職籃品牌,再到基本的官網數據、周邊商品該如何經營,都需要長遠計劃,而不是貿然躁進,最後又出現雜亂無章狀況。
另外,也是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場館問題該如何解決?本季SBL開打前場館都還差點「開天窗」狀況,明年若想職業化,各隊主場該如何規劃,也將是一大難題。
以本季SBL賽程爲例,目前大臺北地區最新的和平「籃球館」,整季僅排了兩場例行賽,另外高雄巨蛋、新莊體育館,更是要到明年5月的最後冠軍決賽,纔會有SBL賽事進駐,先前喊出職籃考量以6都爲各隊根據地,那麼未來場館問題該如何解決,絕對是迫在眉梢之務。
臺灣籃球重返職業化,或許會是SBL在逐漸進入停滯期情況下,一個重新的切入破口,但對於球迷來說,除了比賽之外,端不端得出足夠的附加價值,吸引球迷進場,這也將是一大考量,球團與球隊若真投入職業化,每天的工作將不僅僅是「把球打好」,如何經營、深耕主場,也將變成球員的份內之務。
這一切的一切,從所謂的職籃主事者,到球團、球員,乃至於媒體,甚至是最重要的臺灣籃球迷們,你準備好了嗎?
▲本土球星的成長茁壯,對於臺灣籃球職業化同樣關鍵。(圖/記者潘泓鈺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