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考試至上 犧牲課外讀物

論及臺灣的閱讀教育現況,多名國中教師反映,臺灣即便推展多次教改,仍難改變考試引導教學現象孩子不是沒興趣課外書,而是升學壓力大,2017年度的國中會考,考試字數高達約3.2萬字,此外,閱讀也不包含在課程配標中,導致閱讀在教育現場缺席,只能仰賴老師或各校自行推動。

臺灣閱讀教育論壇昨日在臺灣師範大學舉行,永和國中教務主任郭佩華指出,調查校內學生髮現,6成在校生反映沒有時間閱讀,4成學生表示沒有閱讀習慣,也不知道該讀什麼書,僅27%的學生迴應每週閱讀時間在1小時以下。

郭佩華另指出,臺灣的中學多半將閱讀課放在國文課裡,即由國文老師負責,可利用課餘時間,另開設閱讀寫作課,較少與圖書館教育有所結合,而回顧2017年度國中會考,加總各科考試高達3萬1745個字,學生若在平時不透過大量閱讀建立理解與分析能力,恐怕連升學考試都將難以應付

基隆市銘傳國中老師林季儒則認爲,學童並非不愛念書,而是要找到合適的教材讀物,才能激發即閱讀興趣,「像是《哈利波特》很長,可是孩子們都很愛看,金庸的武俠小說也是內容很多,但只要翻開第一頁,我們的手就停不下來」,但是迴歸課堂教育,臺灣仍是考試引導教學,導致學子必須在閱讀與升學壓力中掙扎,難騰出時間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