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恐爆第二波疫情?張上淳:不排除

指揮中心專家召集人張上淳。 (圖/本報資料照)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臺大副校長張上淳今出席一場研討會時,被與會者問到國內是否會爆發第二波疫情時,張上淳表示不排除,若萬一真的發生,會採取圍堵和減災雙向進行。

臺灣經濟學會、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陽明大學防疫科學研究中心今、明兩天舉行「新冠病毒政策對應研討會」,張上淳今在研討會上以「臺灣防疫的經驗省思爲題發表演說,他說,到昨天爲止全球167萬確診個案、死亡65萬,除了海洋小島國以外,幾乎所有國家都受到疫情影響。臺灣到昨天爲止有467案,超過8成是境外移入,感染者從4歲到88歲都有。死亡7人,死亡率1.5%,算是相當低。

張上淳秀出1月5日疫情專家諮詢會議紀錄,表示臺灣很早就建立了通報定義病患收治流程實驗室檢驗方法及擴大檢測網路、強化疫情監測系統、邊境檢疫居家隔離等,也逐步擴大監測採檢範圍,比世衛組織早了一個月。

臺大1月31日成功分離新冠病毒株,是全球第4個分離出病毒株的實驗室,成績傲人。他認爲歐美國家沒有經過SARS洗禮,對此次疫情也沒有準備;亞洲國家有經過SARS,每百萬人口新冠病毒確診率也相對低,但仍比臺灣每百萬人口確診20人高了10倍以上。

對於新冠肺炎的省思,張上淳提出5點:首先,全球疫情仍然非常嚴峻;其次,臺灣要思考如何逐步解除邊境管制、與世界各國來往;第三,要在防疫與恢復各種活動之間取得平衡;第四要避免第二波疫情,像是日本香港澳洲原本控制不錯,最近又有一波,給臺灣很大警示;最後,要思考如何取得有效的疫苗及有效的治療藥物

張上淳說,大家都在疑慮,會不會漏篩症狀者?這個可能性當然存在,但從防疫的角度來看,就算真有無症狀者把病毒傳染出去,被感染者也不可能都是無症狀者,一定會有警訊;帶有病毒者7天內傳染他人的機率最高,如果居家隔離14天之後傳染他人的能力已經非常低。此外臺灣最近也開始做抗體篩檢,因此對此是可以有信心的。

民衆問到,爲何臺灣確診者住院時間比較長?是因爲臺灣有健保嗎?張上淳說,其實確診者住院都是CDC買單,所以不是因爲臺灣有健保;且其實這些確診者住到後來都是沒有症狀,住院只是爲了隔離,且臺灣篩檢標準較嚴,從二採陰改成後來三採陰才放人。

會後受訪,關於下半場防疫,張上淳表示,臺灣8月可能就可以進到第一期臨牀試驗,雖然不是可以立刻得到疫苗,但是對於整體防疫,我們還是可以期待,在所謂的下半場,疫情不致於像現在這樣嚴重。至於國內會不會有第二波疫情,目前臺灣還是維持阻絕境外的圍堵策略,此外別忘了還有減災策略,就是萬一疫情真的進來,讓它的衝擊降到最低。

被問到爲何日前確診的泰國移工感染源可能是在臺灣,可是周邊接觸者驗出都是陰性?張上淳表示,該名泰國移工被檢驗出弱陽性,通常科學上應該再次檢測,確認是不是真正的陽性,但是泰方沒有,又像是日本女留學生的檢驗結果,CDC認爲可判陰可判陽,所以只能說尊重對方作法;第二,該名泰國移工是21日出境,雖然他自己陳述當天有腹瀉現象,但是泰國衛生單位最先給CDC的訊息是,該名移工除了腹瀉沒有發燒、沒有呼吸道症狀、沒有嗅味覺異常,所以實際狀況究竟如何,CDC不能非常確定。

張上淳透露,昨天CDC副組長莊人祥跟該名泰國移工聯絡,發現他25日好像有發燒。所以他到底是真正陽性?若是陽性,是在臺灣感染的嗎?這些都無法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