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女性退休年數全球第5 3類勝女投保大不同

綜合OECD(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以及臺灣主計處的統計,臺灣女性退休年數平均約長達24年的時間名列統計市場中前五名,三大類勝女各適合的投保大不同。(圖/達志影像)

記者林潔玲/臺北報導

根據內政部最新公佈的資料顯示,102年臺灣女性的平均壽命達83.3歲,再創新高。但更值得注意的是,綜合OECD(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以及臺灣主計處的統計,臺灣女性退休年數平均約長達24年的時間,名列統計市場中前五名。而勝女們該如何投保才能放心,有三大類的勝女各適合的保險更是大不同。

臺灣女性退休後年數高於日本南韓

根據內政部的資料,近十年來臺灣女性的平均壽命從80.3歲增加至83.3歲,年年創新高。相反的,臺灣男性平均壽命過去十年來有增有減,最新數據雖同創新高,達76.7歲,但平均卻低於女性約7歲。

倘若比較全球其他市場,臺灣女性退休年齡卻偏早。根據OECD公佈的平均退休年齡數據,可發現各市場女性平均退休年齡大多在60至66歲之間,但臺灣女性平均退休年齡卻爲59.3歲,也早於臺灣男性平均退休年齡的61.9歲。

如果平均壽命增加、而退休年齡卻偏早,這便意味着臺灣女性的退休年數拉長。的確,臺灣女性平均壽命約爲83歲,此與統計市場的女性平均壽命相去不遠(平均爲83.7歲),扣除退休年齡後,臺灣女性有平均23.7年的時間爲退休生活。相較其他,臺灣女性名列第五,甚至高於同在亞洲的日本、南韓,也高於美國以及多數歐洲國家。

職場媽媽鎖定傳統儲蓄險、投資保單

女性勞動參與率已突破50%大關,平均初婚年已接近30歲,也有許多女性在婚後選擇繼續在職場工作,兼顧事業及家庭,另一方面,女性不婚的狀況也日趨普遍,愈來愈多女性享受單身。而職場女性,在不同的人生階段,應有完整的保險做爲後盾,才能自在地做個發光發熱的「職場勝女」。

在職場及家庭之間擺盪的「職場媽媽族」,要同步規劃與另一半的退休生活以及子女教育金,建議以傳統儲蓄險與投資型保單作規劃,可兼顧子女教育金與退休金的理財需求。

資金籌措時間長短來看,子女教育金屬於中短期,退休金必須靠中長期資金累積,投資型保單因爲繳費彈性,可以依照自己的收入狀況調整保費。例如完成子女教育後,就可將原本投資在子女教育金的支出,移到投資型保單中,繼續累積自己的退休金,是理財的優質選項。

而「職場媽媽」自己的人身風險規劃也要完善,萬一風險來臨,不用擔心家庭經濟受到影響及子女教養費用,將來中老年也較無後顧之憂,因此基本必備的終身醫療險及意外傷害險,可以爲子女及家庭築起一道保險防護牆。

準新娘重點式」加強壽險醫療、房貸壽險

而有感情歸屬、準備步入婚姻階段的「準新娘族」,在保險規劃必須做重點式的加強,趁還沒有養育子女的負擔之前,儘快將兩人的保障缺口補足,特別是壽險與醫療保障方面,規劃其他理財佈局時才能無後顧之憂。

若有增加房貸的負擔,壽險的保額一定要高於貸款的總額,另外也可以利用投資型保單同時兼顧保障與儲蓄,在新增保單時應互以對方爲受益人的第一順位,未來隨家庭成員增加,應調整配偶及子女等受益人順位以及保險金均分比例。

在醫療保障方面,由於女性相關的癌症好發率年齡層已下降,應提早規劃防癌險,搭配終身醫療保險實支實付醫療保險,爲心愛的另一半預備安心的未來。

單身貴族周全,醫療險、長看險不可忽視

至於高薪高學歷,嫁給工作的「單身貴族」在職場上表現亮眼,經濟獨立且重視生活品質。面對老年生活可能得獨自渡過,須規劃周全的醫療保障,醫療險、長期看護險均是不容忽視的一環。

單身貴族可投保針對女性打造的三合一婦女終身壽險,例如中信人壽「珍愛佳人婦女終身保險」,或具有長期給付型態的的健康險商品,以保障未來的醫療照護品質。

理財的部份則建議可透過投資型保險、外幣保單或利變型增額終身壽險來規劃,以中、長期的時間,定期定額方式來累積財富,適合單身女性保本兼投資的需求。

選擇還本養老險,創造自己的18%退休金

當面對「一個人的老後」,從5、60歲退休後,還有幾十年的養老生活,應儘早準備足夠的退休收入,若忽略了未來長壽風險,退休金可能因意外或重疾所產生的大筆費用而被侵蝕掉,導致退休卻不能安心養老,理想的養老退休機制,便是有安穩且定期的長期收入。

民衆也可參考「友邦人壽友福臨門還本養老保險」,讓保戶創造自己的18%退休金。當保戶年滿保險年齡60歲,便可開始領每年18%基本保額的年度生存保險金至90歲,另於70、80、90歲當年度再加倍領取賀歲保險金(等同當年度共領取36%基本保額),協助客戶提早建構退休金規劃。

若保單具備守護儲蓄、保障退休的保險產品,不僅可協助保戶累積退休金,若遇意外或重疾,可啓動保險機制規避掉支應醫療費用的侵蝕,而當保戶60歲時開始每年領取18%的基本保額的年度生存保險金,細水長流維護退休養老生活的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