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人看大陸》一位臺灣高中生對兩岸民間敵意的思考

中時新聞網「兩岸徵文」欄目,徵文主題:臺灣人看大陸、大陸人看臺灣、兩岸看世界、兩岸一家人、兩岸新時代,歡迎全球華人投稿。

我曾親眼見着一個個大陸人,從溫和派,變成武統派;從對「臺灣同胞」的倒屣相迎,晃眼就化爲勢不兩立,在臺島西岸初開的港區,舉步未及十里,便已揚起百丈的帆,一去不返,帶着失望,五分憤懣五分愁。

我與她是在QQ相識的,是大陸的初中生,我倆都陶醉在古典詩詞中,儘管我倆對蔣介石、毛澤東的看法不盡相同。彼時恰逢習主席探訪敦煌,我被千里外的一簾風沙所迷惑,作了一闋《破陣子》,把自己對中華振興的冀望凝爲沙塵,傳到北京,雖然那也真如一粒沙——微不足道。

那時,她身旁有少許人是極端的,在我面前鼓吹着武力統一,她卻總是想着炎黃子孫何必干戈相見呢?我想的也是這般。當我被武統派的鍵盤砸打,她總是站我這方。

然而,仇恨的力量是不談道理的。當大陸發生各種天災人禍,乃至近來的疫情,她的版面接受到不少臺灣人的攻擊、謾罵。那時她來向我抱怨,我無法理解她何故如此憤慨,只是簡單安慰便作罷,直到她也成了「留島不留人」的武統派,認爲臺灣人皆是驕橫無理。可惜的,這當然也包含我。某日她的欄位,就再也沒有數字了,彷如與過客形成兩道平行線的斑駁陽關故址,存在過,卻只能煢然孑立。

我曾有意無意攤開她的舊文,我見到她在臺灣遭受各種天災時,都誠心在隔着山水、海峽,爲我們祈福。不知怎麼的,竟有了幾陣酸楚。

數十年前,臺灣之於大陸,是富饒的、親靄的,激浪拍打在野柳嶙峋的巖上,細雪輕拂在玉山峻峭的脊上,清流化作歡聲笑語,爲改革開放初期的大陸人興起一波顒望。那時的統一,我們是發達經濟的,將被高高捧起,攜手富國強兵;往後的統一,我們將是落後的、待整頓的——政治娛樂化、文化低俗化,徹底麻木了汩汩而流的炎黃神經,把衆人定格爲一種扭曲竊笑,教誰還願於此停留?若是如此,以臺人利益出發的統一,是否早已爲時已晚?北京城裡堅守的和平、惠臺、利臺,是否已是對諸夏同胞的末尾懷想?

遠行的他們不知是否願意回覆我的問題,岸上衆人用那僵化的扭曲神情作爲歡悅,我無法反駁,因爲這將被衆人撻伐殆盡,不被帶棘綠草的毒刺吞噬已算堅強,只能把憂容漸上眉頭,也止在眉頭。數萬年前,冰河時期結束,臺海的冰陸橋徹然崩落,這是兩岸首度分別,而在幽魆壓來的海峽間,在友善交流的隱沒裡,幾聲響瞬殘煙後,兩岸,就真的不復相連矣!只是他們乘坐鐵甲千帆的艅艎,我們只有一葉蘭舟,怕是接輿醉酒,也不會認爲將在飄搖壯濤傾軋的是他們,毋須交兵。風晚愁予,竟已不能落筆。

然而,正所謂「興,百姓苦;亡,百姓苦」,我仍對和平一統抱有期望——在與大陸學生的羣組裡,臺灣身份着實容易引起好奇,但在幾番追問之後,得來多是對「臺灣同胞」的友善相待,內戰敵我的意識形態反而居於次位;在談及北伐、抗日等較國民政府的歷史片段,也偶爾詢問我的觀點,而非以戰勝者的驕矜姿態,我的心底總歸是欣慰的。

可我也思量:炎黃子孫間的禮善相待本就該是理所當然,我的欣慰,會否也是種悲哀?(劉律辰/南山高中學生)

【徵文啓事】

中時新聞網「兩岸徵文」欄目,徵文主題:臺灣人看大陸、大陸人看臺灣、兩岸看世界、兩岸一家人、兩岸新時代,歡迎全球華人投稿。

期盼作者透過親身經歷的故事,刻畫兩岸社會肌理,描繪世界見聞,打破刻板印象,促進兩岸民衆相互瞭解、建立全球視野,向讀者展現時代的脈動與發展趨勢。

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

臉書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520ROC,歡迎線上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