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為何不用低價綠能

電價調漲方案出爐,經主計總處估算,今年消費者物價上漲率(CPI)將調升至約2.03%,與央行最新預測值2.16%差距不大。本報系資料照/記者陳正興攝影

依據國際能源總署(IEA)過去幾年的資料顯示,臺灣住宅用電及工業用電相較於世界各國排名屬低價。電價便宜的主要原因與政治有關,政府長期以補貼的方式讓臺電維持低電價,臺電營運往往必須配合維持物價穩定,比維持成本重要許多。

過於便宜的電價,並無法真實反映企業營運成本結構,根據經濟部統計處「二○二○年工廠校正及營運報告」,電費佔製造業的營業支出平均百分之二,在低電價下之耗能大戶如鋼鐵、石化、紡織業等,因爲毛利低,調漲電價對其衝擊大,反之,毛利高的電子業則影響小。

企業也必須藉由此次的電價調漲,體認便宜的電力不再。目前製造業平均七成的碳排放來自用電,企業在節能、儲能及提高能源效能上必須有更積極的作爲,也必須重新檢視碳排放量。除了可以管控電費成本,更大的效益是降低碳排放量以提升永續力,也滿足供應鏈的要求,減少即將來到的碳費與碳稅。

「二○二三全球碳預算報告」顯示,一八五○至二○二二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平均六成九來自煤、油與天然氣之化石燃料,預估比二○二二年增加百分之一點一,比疫情爆發前的二○一九年增多約百分之一點四。讓巴黎協定意圖控制本世紀末全球氣溫升幅,不超過工業革命前攝氏一點五度的目標,顯得更難達成。臺灣發電量主要來源約四成二來自燃煤、三成九來自天然氣、百分之八來自核能;因此臺電一年九千二百萬公噸的碳排放量,約佔臺灣總排碳量的三成五,是個排碳大戶,對臺灣的減碳與永續發展絕對是關鍵,必須更積極的運用綠色能源來降低碳排放。

二○二二年七月,歐洲議會歷經多次爭辯,且在環保團體的激烈抗議聲中,已決議通過將天然氣與核能列爲綠色能源,也納入歐盟的永續活動分類標準。此決議必然涵蓋考慮低價綠色能源、減少碳排與環境永續。

臺電二○二三年提報立法院的資料顯示,自發電力每度之成本,核能一點六五元、燃氣三點七九元、燃煤四點○八元;購入電力每度之成本,太陽能光電四點八八元、風力發電七點○三元。因此在調漲電價的同時,許多民衆或是企業都會問:如果臺電爲反映成本必須調漲電價,在考量「低價綠色能源」與「減碳淨零」的同時,臺灣的綠色能源爲什麼不考慮便宜的能源?如此,方能在ESG的框架下驅動臺灣的永續力,以追求經濟、環境、社會兼容且永續的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