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龍泉寺金棺出土12年終解密 2層錦囊內藏23顆舍利子

▲五重棺槨最內部是用蝴蝶結綁定的金棺。(圖/翻攝新華網

記者魏有德綜合報導

山西太原龍泉寺神秘地宮2008年出土一具套有石、木、銅、銀、金的「五重棺槨」,其中又以金棺最受矚目。不過,這具金棺整整12年沒有開啓,替它套上一層神秘面紗。原來,金棺上一條綁着蝴蝶結的唐朝絲帶,令研究人員傷透腦筋,爲避免開棺時破壞千年國寶,最後,在中外科學家利用現代科技維持韌性,才讓金棺內的秘密呈現在世人面前。

▲龍泉寺地宮內石函。(圖/翻攝新華網)

《新華網》報導,太原龍泉寺石函從外形紋飾以及棺槨的放置順序,都與陝西法門寺佛指舍利極爲相似,因此,專家們推斷金棺內存放着佛舍利。藉助一種類似於X光專業透視設備,專家發現,金棺內有舍利狀物體

據瞭解,「五重棺槨」是由工人太山龍泉寺挖掘消防蓄水池時,在地宮中發現。考古人員挖掘後確認,這座神秘地宮是一處佛塔遺址,僅殘留塔基,塔基中下方是用砂石砌築六邊形地宮,裡面裝着一個由石函、木槨銅槨銀槨、金棺層層相套的寶函,爲典型的唐代佛舍利瘞(埋)形制。

不過,金棺出土時,考古專家建議,「其他地方出土的金棺,要麼沒有絲綢包裹,要麼絲綢已經腐爛,保存完好的唐朝的絲帶纏繞金棺,還是第一次發現。」金棺上的千年絲帶在歲月摧殘下已不經一碰,成爲開啓金棺的最大難題

▲山西太原龍泉寺。(圖/CFP)

對此,大陸國家文物局專家組利用科技增強絲帶的韌性和彈性,從金棺較小的一邊,將絲帶整體脫下來,專家表示,「距今1300多年的唐代絲帶,材質非常酥脆,一動就碎了,增加絲帶的彈性後,便可在保持色澤、蝴蝶結原形態情況下,把纏繞金棺的絲帶取下來。」

舍利子用兩層錦囊包覆。(圖/翻攝央視)

謎底揭曉後,山西省太原市太山博物館於2020年底正式將石函、木槨的鎏金銅飾、銅槨、銀槨、金棺對外展出,解開外界對於「金棺」出土後12年未開棺的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