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龍人笑虧「高雄騎樓」實際作用! 網:只有臺北勉強及格

騎樓猶如障礙賽道。(圖/翻攝自PTT,下同)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騎樓爲臺灣建築的一大特色,除了蘊含中西合璧風格,更可以遮陽擋雨;不過就有住高雄臺北人跳出來吐槽,原本行人走的騎樓,幾乎變成「停車場」,甚至有許多店家乾脆把廚房設在通道上。對此,鄉民感嘆,這種情況全臺都很普遍,僅臺北和部分新北有所改善。

這位網友在PTT感嘆,「今天下着久違的小雨,整個城市詩情畫意,外出的我想要走在騎樓避個雨,無奈事與願違,一整排機車擋在我眼前,只好像個猴子一樣跳過那羣機車,結果又來個野生的白色轎車,把原先擋住的標誌挪開,擅自停了進去。」

滿肚子怒火的他接着走下去,然而騎樓道不是被汽車佔據,就是店家乾脆封起來自用,不禁嘲諷道,「臺北人還要花幾百萬買車位,每個月幾千塊的租金高雄人只要停自家騎樓就好囉,難怪可以這麼幸福,X。」

網友認爲,不論人行道或騎樓,應該都是供人行走的纔對,「我是臺北人,臺北在某任市長的推動下,汽機車退出騎樓,雖然該政策並非百分之百達成,但起碼在臺北街頭行走是令人舒服的;而高雄,整個城市的騎樓都是停車場,甚至有許多攤販直接把廚房設置在騎樓上,只留一個小不啦嘰的通道給人走。」

對此,鄉民紛紛迴應,「講啥高雄,整個臺灣都這樣好嗎」、「障礙路跑的概念」、「騎樓亂停中部也很嚴重,我都走騎樓外面,一堆都直接封住,淦」、「除了臺北,各地差不多都這樣吧」、「不只高雄,全臺灣都這樣,臺北算勉強及格」、「只有臺北和部分新北地區騎樓是正常的」。

另外,騎樓具「所有權私有」但「使用權公用」的特性,原則上,騎樓的所有權應歸屋主,在建物登記上亦爲建物的附屬部分;但依「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規定,將騎樓納入道路及人行道範圍,因此不得妨礙公衆通行權益,包括應打通平整、及不得圍堵使用,這也就是爲什麼,不少民衆明明將車輛停放自家騎樓,仍被檢舉違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