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臺灣不是鬼島!他返臺救老公司

▲圖/攝影明堂天下雜誌提供採訪/蕭富元

37歲的陳杰豪放下美國事業,返臺重振一家老牌公司功典資訊」。在他眼裡臺灣不是鬼島,只是需要蛻變。而每個「自己」,都能是改變的契機。以下是他接受《天下雜誌》專訪的摘要內容

我在美國創了幾家公司,4年前決定回臺灣,一方面是想陪爸媽,一方面就是要有所貢獻

朋友都覺得我神經病,臺灣又沒有美國好。回來之後,發現臺灣真的是有些缺陷,卻讓我更想要挑戰,要改變這些缺陷。

的確,臺灣市場是在萎縮,高單價的東西很少,企業也很省,願意給的價格不高。我接Migo(功典)執行長,決定要把它經營起來。

我看公司資料,它有一些客戶羣,只是單價不高。這有很多因素,可能是因爲不懂定價美化和包裝,相對的定價就不會很高。我在美國累積一些這方面的能力,這是我可以貢獻的地方

臺灣不是鬼島,有山、有水、有好空氣,人的素質又好。唯一缺的是錢,假如想要靠臺灣養活公司,規模要變得更大,那不可能。唯一的辦法是賺外面的錢。

我回來的時候,就有人問我,公司總部要放在哪裡。我說,臺北會是我的總部。那時有負面聲音說,爲什麼不乾脆把公司開到中國,說我們是中國公司,這樣有面子,什麼都好。

我說NO,堅持總部在臺灣。中國雖然市場很大,大家都要去,但當你掛上中國公司,出去外面未必會得到信任。我們是提供服務的公司,背後的信任很重要。

臺灣是讓人可以信任、尊重的地方,雖然我們常常在fight(爭吵),我們是爲了自己的國家在fight。這其實是被人家羨慕、信賴的。這讓臺灣有很好的定位。企業把臺灣變成基地,再往外擴張,這是最完美的。

遊子返家 爲臺灣而拚

我常去大學演講,學生心裡都在想:「哇,你怎麼會想要回來呢?」因爲教授跟他們說,最好一畢業就閃人,千萬不要留在臺灣。他們很好奇,我竟然選擇回來。我分享之後,發現一些學生在哭。我很好奇,到底說了什麼,讓他們這麼激動?

他們說他們很愛臺灣,但是這個市場、機會環境,都一直叫他們離開。看到我,讓他們覺得留在臺灣是有希望的。

回臺灣,我跳進一家舊的公司,而不選擇從零開始,開新公司,就是想要證明:再糟的環境都有機會改變,絕望的負面能量不是好的事情。我想證明It can be done(改變是可以做得到的)。

我認爲,臺灣最需要改變的三件事情是:第一,真的不要再用傳統階層管理方式,而且要培養中間人才,不然就會像這樣空在那裡。企業要培養人才,有機會去吸收更多,讓他的高度廣度可以在短時間內提升。

第二,企業主要敢給,不要守得很緊。現在砍成本的方式,根本就是在擠檸檬,這些人被擠到最後都失去鬥志了。企業主要敢給,創造人才在公司的戰鬥力滿足感信心,正面的力量就會回來。

第三,臺灣要多跟世界連結,尤其是培養年輕人。要訓練新的領導者出來,除了給他機會、資金,還要給他mentor(導師),教他怎麼去走這條路

不管做什麼事情,都要先做好作爲臺灣人的本分,這個態度精神要有,希望纔會存在。假如你已經有這樣的力量,就在你的範圍內去做改變,從自己開始做起,慢慢往外擴散。

我回來4年了,從來沒有對臺灣失望過。我常常想,改變臺灣的經營和管理環境,這些事情就是要我來做。如果我不先做,誰來做?

●完整報導請見「希望臺灣」,收錄於最新出刊《天下雜誌》540期。

【 延伸閱讀 】

身上的25個異狀,原來都是「太晚睡」造成的!都是「自我感覺良好」,害你變職場魯蛇情人節掌握10秘訣 重新喚回熱戀期傻眼行銷臺灣吉祥物 日本人做的比臺灣本土還紅市場問題不在大小,在於臺灣人都是ㄈㄈ尺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天下雜誌網站》。http://www.cw.com.tw/※本文由天下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