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本土和尚念兩岸的經

國安會秘書長蘇起曾表示,蔡英文總統提到「中華民國臺灣」,這種「半個改名」,對兩岸關係不好,恐釀成問題。(資料照)

直到現在,還是有很多人認爲「外來和尚會念經」。在兩岸關係上,只要是在海外的,甚至是有洋名金髮碧眼的,說兩句話就可能會被臺灣媒體引用,造成討論潮,而臺灣專家學者分析的就相對不太會受到注意。

的確,外國專家學者有不少人才,絕非泛泛之輩。以美國爲例,甫自布魯金斯學會退休的卜睿哲、自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退休的卜道維、幾年前辭世史汀生中心的容安瀾等,對兩岸關係都有頗爲深入的觀察。

之所以強調不宜有「外來和尚會念經」的想法,是因爲兩岸關係千頭萬緒,之間的歷史政治戰略經濟法律文化族羣等諸多因素,極少有外國人可以掌握得好。以經驗論,很難有外國人會比臺海兩岸的專家學者更能分析兩岸關係的變化

當然,不能忘記「美國因素」的影響,這需要對美國政、軍、經、社的熟稔,也不能忘記「當局者迷」,亦即認爲我們自己最懂兩岸關係,所以看輕外人的觀察和分析。兩岸關係這種異常複雜的問題,連當權者都不一定能完全掌握。所以「外來和尚」如果只是談到一些實況衆所皆知之事,那就沒什麼重要性,但如果他們可以提出一些觀點,雖然目前無法得證,但卻是臺灣或對岸在觸及兩岸問題時所少見或容易被忽略的,那麼他們的價值就出現了。

回顧過去,只要兩岸關係不穩,就會見到外國專家學者稱中共解放軍可能攻臺,其實中共可能採取武力統一根本不是新聞

去年上半年,蔡英文總統接受CNN專訪表示,「中國首波攻擊後,她必須承受接下來的國際壓力,…我們自己會承受第一波攻擊後,全世界其他的國家可以共同站出來對中國做一個強烈的表示及壓力。」本年1月15日BBC專訪蔡英文,蔡更稱臺灣要準備「所有可能的後果」。

近兩年,中國大陸與美國競爭多於合作,則會見到外國專家學者研判臺灣可能會被美國政府視作「正常國家」。可是,美助理國務卿史達偉去年12月說,會信守《臺灣關係法》與三公報,且不稱臺灣爲國家,這樣的說法還沒有改變的跡象

所以,看到「外來和尚」時切勿盡信,或以爲他們比臺灣的專家學者有料。談兩岸關係,臺灣專家學者的理性客觀聲音也應該被重視。(作者爲國立政治大學國際事務學院外交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