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視磁磚掉落背後的真象

莊漢鬆

接二連三外牆磁磚掉落砸傷民衆事件,引發社會關注;有鑑於過去的改善成效不彰,臺北市將訂定檢舉機制,提撥罰金的一半作爲檢舉獎金期能避免天降橫禍。不過,以上的創舉『只是防不能治』,甚至連治標都談不上,更別說治本了!

談到治本,有人認爲問題出在磁磚本身「背溝沒有倒勾」,導致與牆面附着力不足,而易剝落。國家標準並已於二年前修訂:外牆磁磚必須按CNS9737,R1018作倒勾狀背溝(但業界普遍尚未採行)。又有人以爲是黏貼磁磚的黏着劑出問題。其實,作倒勾狀背溝只是加強附着性能,而最常用的黏着劑­­水泥砂漿,也能符合規範要求的拉拔試驗黏着性無虞;而且由於水泥無機材質特性,它比有機的黏着劑更能耐候及耐老化。但是,其最大的缺點是要正確的比例,不能隨興加水調和,且要即拌即用不可久置,以免喪失其黏着性。

承上所述,磁磚與黏着劑皆不是掉落的最關鍵因素,那真正的癥結又爲何?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皮都沒有了,毛往哪裡依附呢?),這句古諺給了最佳的詮釋。依照施工流程,黏貼磁磚前,外牆必須先行打底整平,因此這層打底的皮­­砂漿,如果材料不實或施工不良,那麼附着在其表面的毛­­磁磚,又怎能固着牢靠歷久不掉呢?

誠如,母材表面粉化、髒污或不按說明施作,那麼使用再好的黏着劑如3M,欲黏結的子材仍然容易脫離。

房屋鋼筋有如人體骨架混凝土就像人體的肌肉兩者形成堅固的耐震結構體;而水泥砂漿則如同人體的皮膚,皮與身體完美結合才能一體成型動靜皆宜。反之,如果水泥砂漿沒有強力附著於結構體,那麼受到外力地震就容易脫離。而附著於其表面的建材,不論是磁磚或塗料等,當水泥砂漿脫離結構體,它們當然就一起跟着掉落了,就算兩者依然緊密黏結,也是無濟於事。由此可見水泥砂漿之重要性

因此,工程會頒佈的磁磚施工規範,第09310章第3.2.16節規定:施工於外牆打底之水泥砂漿及填縫,勾縫材料均需使用防水劑,或採1:2防水砂漿打底。可是如此明確具文的規定,無論是公共工程、民間建案,真正確實做到上述要求的趨近於零(希望做到的能挺身迴應並歡迎觀摩)。所以,磁磚如雨下就不足爲奇,更不是天災

改善磁磚掉落傷人需要有硬底子而不是表面功夫,固本清源才能根治;更不能因噎廢食限制外牆使用磁磚。沒有打好底,做啥照樣掉。

理通萬事達!臺灣的經濟何嘗不是如此。

作者莊漢鬆,成大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策略長,曾任行政院公共建設督導會報技術組研究員,10億元以上重大統包工程計劃主持人。本文言論不代表《ETtoday新聞雲》 立場。ET論壇歡迎更多參與,文章請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