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勞的點滴護士...「我們」爲何成爲多數弱勢?

GO2012年4月20日上午8點30分,我和妻子一起緩步走向昆陽捷運站四號出口,行人們(多是上班族羣)的穿着出現一種鬆散的不協調感,從快要露出臀部牛仔短褲,到大了一號的淺咖啡色厚重風衣,甚至還有絲巾黑色皮衣的鮮明打扮。啊!今天是星期五,上班族的疲憊感多會選在此日爆發,而宣泄、狂歡或是休息好好睡一覺。一走進辦公室,就看到曾任職於高雄阮綜合醫院護士張簡君因癌症過世得年23歲的新聞,跨越了任何理性思緒腦海拼湊出一張清晰圖像,她上月底發燒趴在桌上點滴

▲24歲吊點滴值班護士,罹癌病逝。(圖/東森新聞提供)一名無力而孱弱的護理人員,還是一羣?

整個護理體系似乎都被打着點滴,虛弱地趴癱在冷冰冰的制度上。

到了下午,訊息逐漸明朗,張簡淑君因爲子宮頸癌快速擴散到肺部生命提早走進終點。依據中華民國護理師護士公會全國聯合會統計,截至101年2月爲止,全國護理執照領照人數共2萬3千多人,但實際執業人爲1萬3千多人,執業率不到6成,由於人力不足造成勞動條件惡劣,所以執業率還有逐年下降的趨勢,造成各大醫院護理人力不足的問題愈來愈嚴重。不少網友把張簡淑君的離去與過勞死劃上等號,但我只想說,任何病症都是生活方式的延伸,如果一個人每天累到回家倒頭就睡,工作量已經大到根本沒有多餘時間關心自己的身體健康。我不殺伯仁,伯仁因我而死。點滴護士就算不是過勞死,我認爲過度疲勞對護理人員的戕害也是不小,因爲生活方式決定一個人的生命樣貌,便宜又大碗的臺灣健保,會不會讓你我都成爲推動血汗現況參與者之一?我今年在《ETtoday新聞雲》看到貧富差距的憤怒,從責任制到血汗護理到機車踏板養豬戶的孩子...臺灣護士林美琪以《臺灣護理師的黑暗期(The dark moment of nurses in Taiwan)》爲題投稿到CNN的iReport,附上護士邊吊點滴邊值班的照片。林美琪看不下去臺灣的血汗醫療環境,跳出來希望和她處境相同的醫護人員別再選擇沉默。今天打電話到一個爭取護理人員權益非營利組織,電話另一端的女聲聽起來十分年輕。我說明來意,提到近來許多網友十分關心血汗護理的議題。她開始哭了起來,也或許是她剛剛哭完,我不確定跟點滴護士離世的新聞訊息有關。我今年快要30歲了,不確定的事情越來越多,我只知道在去中心化的社羣時代,臺灣民衆要自己站起來爭取自己的權益,就像大前研一在《M型社會》所言,「我們不僅要爲自己做好人生規劃,也要向政府提出改革議題。」在中產階級崩潰,形成上二下八的階級後,「我們」爲什麼會成爲多數的弱勢者呢?

我也想請各位思考這個問題。

此文同步發表於酷新聞,要來跟酷友討論請點此。

作者姚南宏,ETtoday新聞雲社羣編輯花名GO。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ET論壇歡迎更多參與,投稿請寄editor@ettoday.net

►►►更多好看內容都在《ETtoday新聞雲》首頁

沈政男醫師/令人敬佩的勇敢護理師

打點滴上班 23歲護士張簡淑君癌症過世

我家慘賠兩百多萬!開放美國豬=臺灣養豬戶集體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