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揭密》過年要少吃肉?華人飲食習慣能長壽最新研究成果曝光

過年期間很多人擔心大魚大肉是不是會影響健康,尤其是年長者飲食上也有更多顧慮。慮。(圖/範揚光攝)(飲酒過量,有害健康)

農曆春節即將來臨,過年期間大魚大肉一向是華人過春節的傳統,隨着健康飲食觀念開始流行,許多人也嘗試着改變一些較不健康的飲食習慣。雖然一般都建議採用地中海式飲食或日式飲食,但畢竟與華人習慣不相符,許多人因此關切華人飲食中對於健康與長壽的影響。最近一項針對華人飲食與年長者是否長壽關係的研究顯示,華人的自然植物性飲食爲主、少量攝入動物性食物,對於老年人是否長壽有極爲深刻的關聯性。

《自然-衰老》(Nature Aging)科學期刊最近發表一項由浙江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團隊進行的大型研究論文,這項名爲中國老年健康影響因素跟蹤調查(CLHLS)納入中國大陸23個省市自治區共13154名、平均年齡爲86.9歲的老年人做爲研究對象。研究結果發現,健康的植物性飲食模式對老年人羣長壽具有潛在積極作用,而不健康的植物性飲食模式則可能增加老年人羣的死亡風險。其中,新鮮水果、新鮮蔬菜、豆類、大蒜、堅果和茶是主要的保護因素,而醃製蔬菜和糖及製品則與死亡風險較高相關。

醫院營養師建議過年期間菜色或食材可做替換,讓長輩吃得健康又開心。(圖/呂筱蟬)

此項研究將食物略分爲健康植物性食物、不健康植物性食物、動物性食物3類,經過不同食物組的攝入頻率者飲食模式對受調查進行評分,在健康植物性飲食模式與動物性飲食模式指標得分最高的,20%的者壽命比得分最低的20%壽命要長得多。由於各國的飲食習慣不同,這項針對華人飲食習慣與壽命的研究也具有特別的意義。

在進行跟隨查訪平均5.7年的期間內,共有8937名老年人(67.94%)去世,研究還發現,其中整體植物性飲食指數較高者多數爲男性、受教育程度較高者與經常運動的人。調查數據顯示,若是整體植物性飲食指數較高者,死亡風險減少8%;如果健康植物性(全穀物、水果、新鮮蔬菜、豆類、大蒜、植物油、堅果和茶)飲食指數較高者,死亡風險減少19%;不健康植物性(精製穀物、醃製蔬果和糖)飲食較高者,死亡風險則上升17%。

營養師提醒民衆,很多中式的年夜菜熱量都相當驚人,最好能多搭配蔬果類的食材,減少精緻穀物與動物性脂肪。(圖/Shutterstock)

整體而言,植物性飲食模式強調以自然植物源性食物爲主(如穀物、蔬菜、水果、豆類、堅果、植物油等),少量攝入動物源性食物(如肉類、魚類、蛋奶類、動物脂肪等),採用此種組合的受訪者平均壽命更長。研究者強烈建議,在飲食建議中,要強調關注植物性食物的品質(例如儘量減少精製穀物、糖、醃製品),而不僅僅是數量。

參與這次研究的通訊作者、浙江大學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研究員袁長征對研究分析稱,中國人以植物性食物爲基礎的飲食模式對長壽有積極作用,但是這不代表不代表不攝入動物性食物,因爲動物性食物也有好壞之分,例如,魚類和水產品適當攝入對健康也很有益處。

華人傳統飲食習慣偏向植物性爲主,但隨着生活富裕,肉類與水產類料理快速增加,蔬果類攝取不足。(圖/姚志平)

袁長征指出,調查數據顯示,中國人不健康的飲食習慣仍然普遍存在,主要是蔬果、豆類攝入不足,建議老年人可遵循植物性飲食模式多攝入蔬水、全穀物等健康植物性食物,以及適當攝入魚類和水產品等動物性食物,少攝入動物油脂、醃製蔬菜等不利於健康的食物。

此外,這項調查數據分析還發現,在不同性別、年齡、居住環境、吸菸史、體重狀態和慢性疾病(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中風或腦血管疾病、癌症和失智症)病史的人羣中,與不健康飲食也有非常相似的關聯性。應該特別注意的是,在80歲以下、超重或有高血壓病史的人羣中,不健康植物性飲食模式與死亡關聯較強。

《自然-衰老》科學期刊最近發表由浙江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團隊進行的大型研究論文,受追蹤調查的樣本達13000人,時間平均長達5.7年。(圖/Natuer Aging)

整體而言,華人長期以來以植物性飲食習慣確實讓長壽的現象較西方國家更爲普遍,但不是所有的植物性飲食模式都對健康有益,近年來醃製蔬菜與精緻穀物對健康的影響也受到重視,這些現象都經過愈來愈多針對華人飲食習慣的研究獲得證實。至於這些關聯是否也適用於不同年齡華人,或有南北不同飲食內容的地域差異,則有待更多的研究進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