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產業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

現代化產業體系是現代化國家的物質技術基礎。大力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是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關係到我國在未來發展和國際競爭中贏得戰略主動。二十屆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提出,“推進產業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建設具有完整性、先進性、安全性的現代化產業體系”,進一步明確了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目標要求。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必須按照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發展方向,積極對接國家戰略科技資源,提升產業基礎能力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爲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堅實物質支撐。

加快智能化升級改造

智能化意味着通過技術創新,構建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等一批新的增長引擎,催生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推動製造業生產方式及產業形態深刻變革,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實現產業高質量發展。構建智能化的現代化產業體系,要把握好數字經濟、人工智能等領域的新科技革命浪潮,深入拓展產業信息化、數字化發展,開闢更多新領域新賽道。

加快發展智能製造。針對感知、控制、決策、執行等環節,促進產學研用聯合創新,加強“卡脖子”領域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推動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創新應用,加快先進工藝、信息技術與裝備製造深度融合,帶動通用、專用智能製造裝備加速研製和迭代升級。聯合開發面向產品全生命週期和製造全過程的核心軟件,打造集成化工業軟件平臺,推動工業知識軟件化和架構開源化。

支持智能化推廣應用。加快人工智能在研發設計、生產製造、供應管理等核心環節應用,推進製造技術突破和工藝創新,實現泛在感知、數據貫通、集成互聯、人機協作和分析優化,建設智能場景、智能車間和智能工廠。發揮好專精特新企業的示範帶動作用,推動中小企業工藝流程優化、技術裝備改造升級。鼓勵地方政府、行業組織、龍頭企業聯合推廣先進技術、裝備、標準和解決方案,加快智能製造進園區,提升產業集羣智能化應用水平。

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工業互聯網、物聯網、5G等新型網絡基礎設施規模化部署,加強工業數據中心、智能計算中心等算力基礎設施建設,統籌推進國家智能製造標準體系和技術應用標準體系建設,提升現場感知和數據傳輸能力,加強安全風險研判,同步提高網絡安全和數據安全能力。

錨定綠色化轉型發展

在全球資源環境問題日益突出、應對氣候變化共識不斷增強的背景下,產業綠色化發展既是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也是推動發展方式綠色低碳轉型、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重要途徑。

推進產業結構高端化升級。推動傳統產業升級改造,有序淘汰落後產能,加快鋼鐵、有色金屬、石化化工、建材、紡織、輕工、機械等行業綠色低碳轉型,發展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綠色智能船舶、綠色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積極部署量子信息、生成式人工智能、生物製造、綠色材料、新型儲能等未來產業。持續優化重點區域產業佈局,引導生態脆弱地區發展與資源環境相適宜的特色產業和生態產業,推動生態優勢轉化爲經濟優勢、生態效益轉化爲經濟效益。

加快能源消費低碳化轉型。堅持節約優先原則,更高水平、更高質量做好節能工作,嚴格控制鋼鐵、水泥等主要用煤行業煤炭消費,加快重點行業和領域工業綠色微電網建設,推動工業重點用能設備系統節能改造,發展屋頂光伏、分散式風電、多元儲能、高效熱泵等,推進多能高效利用,加強工業廢渣回收利用。

完善綠色製造支撐體系。立足產業結構調整、綠色低碳發展需求,完善綠色產品、綠色工廠、綠色工業園區和綠色供應鏈評價標準體系,推動低碳、節能、節水、資源綜合利用等重點領域標準制定。培育一批綠色製造服務供應商,提供產品綠色設計與綠色製造一體化、工廠數字化綠色化轉型升級等系統解決方案。倡導生產和消費綠色產品,創建綠色工廠,打造綠色製造工藝、推行綠色包裝、開展綠色運輸、做好廢棄產品回收處理,形成綠色供應鏈。綜合運用定向降準等政策工具,引導金融機構擴大綠色信貸投放,加大綠色低碳產品採購力度。

構建融合化產業鏈條

現代化產業體系是一個內部有機聯繫、功能互補的複雜生態系統。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要讓產業和要素協同聯動、緊密配合,提升科技、金融、人才對三次產業融合發展的支撐水平,實現現代服務業同先進製造業、現代農業深度融合,從而更好釋放產業融合發展的綜合效益,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注入強勁動能。

推動三次產業融合發展。按照產業演進規律和融合化發展方向,推進農業與旅遊、教育、文化、健康養老等產業深度融合,培育農產品精深加工、商貿物流、農村電商等特色化產業形態。加大力度開發設計、金融、商貿、物流等多元化定製化服務,完善從產品定製、設計生產到物流售後等多環節在內的全產業鏈條,促進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

加快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數字經濟具備高創新性、強滲透性、廣覆蓋性,已成爲推動經濟增長的新引擎,不僅壯大了以數字技術爲核心的新興產業,還催生出一大批新技術新業態,對實體經濟轉型升級發揮了重大作用。要將發展重心錨定實體經濟,緊緊圍繞數實融合的重點環節和重要領域,推進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在研發設計、生產製造、經營管理、市場服務等各環節應用,加快製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促進各類數據要素資源向實體經濟聚集,鞏固我國完整產業體系優勢。同時,要完善數據資源管理,加快制定數據資產、數據交易、數據標註相關的數據要素基礎制度及配套政策,加強數據要素應用場景指引,保障數據要素規範有序流通。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肖洪波 餘永華 作者系江西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