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GUE/時尚的魔法魅力 - 與德國 VOGUE 主編對談

圖、文/Vogue(造型簡約利落的Christiane Arp女士辦公室編輯牆前。在牆上全面性排開雜誌內頁是所有時尚雜誌編輯組的默契;雖然從以往的採訪經驗已經得知,不過在德國Vogue辦公室內再次體驗,還是令人覺得敬佩。在嚮往這份有挑戰性的工作同時,也瞭解華麗背後需要衆人付出大量的努力與心血。)

有個小組,小組成員全世界只有二十一位,各個都有極大的影響力,他們的思考、言行與判斷決策掌握了世界時尚的脈動與走向。這個小組由全球二十一個國家的VOGUE時尚雜誌總編輯組成;Christiane Arp女士是成員之一,代表德國。在德國時尚媒體,尤其時裝週前後的報導,很難不注意到一頭銀髮身影的她。一貫中分、低包頭髮型、乾淨裸妝,黑白或是大地、駝色系襯衫,搭配上利落褲裝;中庸裝束也掩蓋不了她的強大氣勢。2014年底在一場慈善晚會,因爲工作關係正面與Christiane Arp女士遇上,我鼓起勇氣詢問是否可與她預約採訪,她大方允諾並留下助理聯絡方式。正式訂下采訪,我們在慕尼黑Conde Nast VOGUE總編輯辦公室外的會議廳坐下,距離上次碰面已是九個月後。如同每場採訪開場,我很好奇,Christiane Arp女士怎麼解析自己。如果只能以三個字(英文或是德文)形容,她會放哪三個字在自己身上呢?她以左手抵着自己臉頰,坦誠這不是個容易回答的問題。『我期許自己腳踏實地、不好高騖遠(bodenständig),像個孩子對萬物始終好奇(neugierig),同時也保有國際觀,不侷限自己的思考與作爲(grenzenlos)。』採訪以英文進行,在討論三個形容詞同時,我們都同意雖然德文有時彆扭難學,不過某些時候卻將詞彙意境表達得恰到好處。兩人都不約而同地笑了。

(我十分欣賞Christiane Arp女士從容優雅不造作的神情與自信。這天,她穿着equipment的襯衫、HanniBai的男裝褲子以及Isabel Marant的拖鞋,一身簡單利落卻充滿魅力。)

Christiane Arp女士幼時在鄉間成長,那是座沒有流行商店的城鎮,生活周遭沒有時尚的觀念。不過因爲母親喜歡裁縫、縫製衣裳,偶爾會購買婦女潮流雜誌翻看尋找靈感(當然不是VOGUE,那時候德國VOGUE還沒有創刊呢。Christiane Arp女士開了個玩笑。),而這些雜誌成了最早流行資訊來源,她也從中瞭解時尚造型的概念。可一位在這座五花八門時尚產業工作的女性,怎麼會以一身黑白素色而聞名呢?『我還是個小女孩時,有次看到了祖母的婚禮照片,照片中因爲習俗關係她穿着一身黑色的禮服。我很喜歡她散發出來的氣質,也是那個時刻我注意到了黑色這個顏色。』中學畢業之後Christiane Arp女士進入時尚設計學院研讀,同時在時尚雜誌社實習生半工半讀資助學費。當時正值80年代初期,是許多日本設計師前往巴黎發展的時期。『那才真正是開了我的眼界。因爲山本耀司、川久保玲還有三宅一生,他們一改繽紛秀服設計,大量端出黑色款式;你能想像嗎?伸展臺上竟然是黑色的。加上後來Jil Sander也推出黑白設計,在那之後,黑色成爲我最喜愛的顏色。』不過同個時期所帶來的影響與改變還不只如此。『在雜誌社實習之後,我立即愛上了這份出版的工作,尤其是包羅萬象的造型部門更讓我一見傾心。坦白說,實戰的工作環境可以學習到比在學院裡更多的知識與經驗,不過很慶幸我當時堅持把大學學業完成,沒有半途而廢。』Christiane Arp女士因爲設計學院裡所教授的課程,除了設計基礎外,時尚史更是對現今的工作有許多助益。『因爲熟悉設計,我對衣着的概念、細節與材質都有一定程度的瞭解。更從秀場上的新作與古今的設計史對照,可以看到設計師的借鏡與靈感來源。這些對寫作或是編輯故事的情緒都有極大幫助;不過最豐沛的靈感來源還是經由旅行所產生,造訪不同的國家與城市都令我有新的發想。』說到這裡,Christiane Arp女士抿嘴微笑。『其實,每趟旅行,我都有個隨身秘密購物寶袋。』停頓了下,她又神秘地笑了。果然是說故事的大師,吊人胃口。『這隻袋子存在我腦海中,是個想像的購物袋。沿途上見了什麼有意思的事物,不管是藝術品、設計、衣服或是鞋子、顏色組合搭配等,都把它丟進這個袋子裡。回到了辦公室,編輯每期雜誌內頁時就從袋子裡掏出收集的靈感加以應用。』Christiane Arp女士表示,辦公室裡每位同事其實都有個寶袋,稱爲Wundertüte(美好的袋子),好像幼稚園孩童的無邊想像,五彩繽紛變化多姿。德國版VOGUE從1979年創刊以來,一直承傳着VOGUE的古老DNA發展,同時也大膽創新勇於跟上時代開啓時尚話題。希望讀者翻閱每期雜誌時都有一種打開百寶袋的驚喜感,裡頭有讀者們不曾預想的話題與故事,並且期待下一期的出刊;這是出版業的神奇魔力,也是編輯團隊的自我期許。

(在寬容、充滿智慧的Christiane Arp女士面前,我青澀得像個實習生。採訪過後,也更爲期待下一季的柏林時裝週;我相信我將能以不同觀點與眼界看待德國時尚,與柏林這座城市。)

坐上德國VOGUE總編輯位置十二年,工作上的運行,許多時候除了自我要求也是經驗的累積。可是在一開始的時後有沒有指導老師教導怎麼當個總編輯,有沒有一個VOGUE總編輯特訓班呢?我的疑問讓Christiane Arp女士笑了出來。『沒有,當然沒有特訓班;也沒有任何一所大學教授這門課程呢。我從來不曾規劃如何當上主編。我永遠覺得自己不夠好,不過也是因爲這個原因才能鞭策自己更加努力。當初邀我坐上這個位子的那羣人,肯定從我身上看到了他們值得信任的條件;那麼我也該義無反顧地把事情做好。每期雜誌出刊,我一定是第一個翻閱的人,我逐一檢查每篇主題報導,總希望能盡善盡美。』那麼十二年來有沒有發生過不滿意的細節呢?『當然有,不過這樣的情況已經越來越少。有些同事(指其他國家的主編),他們在工作崗位上已經超過了二十年,比如說Franca (Franca Sozzani, 擔任義大利版主編26年)還有Alexandra(Alexandra Shulman擔任英國版主編超過20年),我們有足夠的時間來發展VOGUE的調性並且從經驗裡學習。不過,我很幸運,有一羣相信支持我的人;這也是我時時提醒自己腳踏實地,絕不好高騖遠的原因。』普遍印象中,德國絕不是以時尚而聞名的國家;其來有自。以前大部份德國人信奉新教,不可過度奢侈裝飾,應遵守簡樸純實原則。一旦如此觀念根深蒂固,也難在短時間內扭轉。『現在不只報章雜誌,就連電視頻道、網路媒體,都讓德國人有更多機會接觸時尚,慢慢調整腳步。VOGUE不是站在教育民衆的立場來發行,而是讓對時尚有興趣的讀者發掘更多更有趣的潮流觀點,帶來啓發與靈感。』Christiane Arp女士也表示,現下的時尚部落客以快速有別於傳統時尚媒體的方式在個人頻道分享他們的觀感,其實很有趣;她對時尚部落客持有正面肯定的態度。好比Garance Dore或是Anna Dello Russo,不僅有好品味,也總讓人忍不住多停留眼光在他們身上;每個人以不同的方式將時尚界串聯起來,給大衆帶來獨特靈感,纔有意思。『時尚界裡每個人都以嚴謹認真的態度從事自己的工作,尤其是設計師,這不是個簡單的工作。一場秀也許只有十五分鐘,不過在不同領域與消費者要求下,設計師還得不斷挑戰自己、推陳出新,提供市場創新有獨到概念的想法與設計。』那麼德國的時尚設計師呢,面對全世界的競爭與挑戰,德國設計師的優勢有哪些?『每位設計師都需要舞臺來呈現,而我認爲以德國來說,柏林再適合不過。在柏林舉辦時裝週,就該有柏林在地的風格與氣派,不該與巴黎、紐約或是其他城市做比較,否則便失去意義沒有獨特性。我們有十分優秀的新進,尤其是首飾配件設計師;這也是德國VOGUE舉辦VOGUE Salon的主要原因,我希望以精準的方式讓德國設計師在國際舞臺上曝光。德國的時尚業還不到位,不過我們很努力。』德國VOGUE Salon於2011年夏季舉辦首季新進設計展,獲得各界支持;在隔年第二季之後越來越受到國際矚目。所有參展設計師一字排開,不論是與國際買家或是時尚記者都可近距離呈現新作;尤其是在德國VOGUE與Christiane Arp女士加持下,更加閃耀光芒。『當然,其他國家的時裝週在這麼多年的磨練與蛻變之後,也有長處可學習;好比說是倫敦時裝週。他們參與的設計師不多,卻都俱有獨特眼光,許多明星設計師開始展露頭腳,讓每場秀都有看頭;只要有好的質感與創意靈感,便令人期待。』

Christiane Arp女士在訪談中不疾不徐,除了展現德國女性堅韌充滿自信的一面,言行舉止間也帶着無限優雅的感性。最主要,她的態度謙恭有禮,讓你幾乎忘了她在德國時尚界的地位與影響力;彷彿坐在面前的,只是位經驗豐富的說故事高手,不斷地從她的百寶袋中拎出一件件稀奇寶物,讓人驚豔。與助理預約訪談時,預設的採訪時間大約爲四十分鐘;沒料到我窮追不捨,除了預先擬定的訪談稿,還有許多因爲好奇而延伸的疑問。Christiane Arp女士始終面帶微笑不曾斜眼掃過手上的腕錶,倒是我得寸進尺,希望瞧瞧傳說中Christiane Arp女士看秀時的手繪筆記本,更要求參觀總編輯辦公室,希望可以拍攝她工作中的情境照片。這樣的機會難得,如果不把握,待我步出Conde Nast慕尼黑辦公大樓時肯定抱着遺憾離去。在Christiane Arp女士辦公室內,她問我今年七月是否出席了柏林時裝週,我回答沒有。她問我原因,我則誠實以對:柏林時裝週對我來說嘻嘻鬧鬧,不再是可以欣賞設計的環境了。『你應該再到柏林一趟,時裝週只是表象的一環,設計師背後是整個設計產業在支持着。這些人很努力,透過他們,幾百個小時的精力不只是爲了伸展臺上的十五分鐘,更是將設計師的理念完整呈現。下一季,到VOGUE Salon以及Berliner Mode Salon來,讓我們給你不同眼界的德國時尚。』Christiane Arp女士不只坐擁德國VOGUE總編輯位置,她是真心擁護這片土地上有爲的設計師,還有在這座產業裡一起努力奮鬥的夥伴。『我很幸運,在這裡帶着大家一起前進。』在兩個小時對談之後,她送我出辦公室道再見。Christiane Arp女士讓我有機會從另個角度剖析德國時尚界,瞭解十多年來的演進歷程,不只是幕前燦爛絢麗的華服與造型,還有VOGUE相輔相成的旁觀史。那麼,請期待明年一月的柏林時裝週,我將帶給你們不一樣的德國時尚。

※圖片+文字:Vogue 風格達人-Fanning Tseng曾凡寧,非標準美女,定居慕尼黑,時尚影像文字工作者。主觀認爲風格比潮流重要、有型比名牌有價值。

延伸閱讀時尚的魔法魅力 - 與德國 VOGUE 主編對談走入義大利VOGUE辦公室與總編輯聊時尚!※更多精彩報導,詳見《VOGUE網站》※本文由VOGUE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