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中國消費者求新求變“今非昔比”

參考消息網12月29日報道 阿根廷“中國道路”網站12月25日發表題爲《中國消費者不爲人知的一面》的文章,作者是費爾南多·卡波通多,文章摘編如下:

“內需將是中國更可靠的增長來源。”這句話並非出自中國政府的報告。事實上,這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格奧爾基耶娃的言論。她幫助西方(可能是無意中)發現了中國消費者最近發生的巨大轉變。

事實上,國內消費已經成爲中國經濟的主要指標之一。2024年前三季度,最終消費支出對中國經濟增長貢獻率爲49.9%。中國政府強調“消費是中國經濟增長的引擎”。

當批評中國模式的人說起所謂“消費危機”時,中國政府可以用推動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的計劃進行迴應。2024年以來,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已經帶動相關產品銷售額超過1萬億元人民幣。

官方數據顯示,截至12月13日零時,汽車以舊換新帶動乘用車銷售超過520萬輛;家用電器以舊換新帶動相關產品銷售接近5000萬臺;電動自行車以舊換新帶動新車銷售近90萬輛。

中國消費者已今非昔比。如今,中國消費活動的標誌是接受體現中國社會正在經歷的現代化、更新和變革進程的一切事物。舉例來說,2024年11月,中國國內乘用車零售量爲242.3萬輛,其中新能源乘用車零售量爲126.8萬輛。

再舉一個例子。2023年,中國智能家居消費市場規模超過7100億元人民幣,智能家居APP的月活用戶超過2.6億人次,中國已成爲全球最大的智能家居市場。

幾乎一切與衆不同、新奇有趣、帶有異國情調或純粹未知的東西都會對中國消費者產生難以抗拒的吸引力。泰國大米、智利車釐子、新西蘭獼猴桃和美國藍莓都很受歡迎。

每年的“雙十一”購物節,數以億計的消費者會利用促銷機會,爭相購買美國、歐洲、日本、韓國,當然還有中國製造的商品。

在這股消費熱潮中,蘋果、高通、梅賽德斯-奔馳、特斯拉等跨國公司的存在不斷加強,這不僅是對中國經濟機遇投下的信任票,也被視爲對這個亞洲巨人市場的押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