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上週對亞股賣多買少 臺韓遭抽銀根
全球股市普遍上漲作收,美國S&P 500、道瓊、那斯達克綜合和羅素2000等四大指數,上週五全都收在歷史最高水準,爲2018年1月以來首見,費城半導體指數也同時登峰。多頭氣勢同步感染亞股,MSCI亞太(不含日本)指數過去一週漲幅達1%,值得一提的是,大陸股市上週淨流入金額再擴大至37.38億美元,不僅連續兩週登上亞股吸金王,連續吸金週數也來到第6周。印度股市則以10.02億美元的資金淨流入緊追在後,並已經連續9周吸引國際資金關愛目光。
進入冬季後,新冠疫情於全球擴散速度明顯加快,市場憂心衝擊經濟復甦,導致亞股上週資金動能轉趨疲弱,除了大陸和印度股市以外,其餘亞股均面臨外資由買轉賣的調節壓力,特別是流動性佳的韓國與臺灣股市,分別遭賣超7.59億美元與5.8億美元,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兩地股市上週雙雙收紅,反應「外資丟、內資撿」的現象。
摩根投信市場洞察團隊環球市場策略師林雅慧表示,新冠疫情與疫苗進展將繼續主導2021年經濟格局。而各國政府控制疫情的速度,將決定未來經濟上的贏家與輸家。這從大陸疫情先進先出,並於2020年第二季經濟開始反彈,企業及消費者逐步恢復正常,便可一窺端倪。我們預期,大陸在2021年將繼續引領全球經濟復甦。
至於香港、臺灣、南韓及新加坡,要實現強勁復甦,不僅需要管理好疫情,還需要全球貿易週期反彈的帶動。美國及歐洲方面,若政府能在控制疫情與維持經濟動能兩者間找到更佳的平衡,經濟復甦可能所有改善,一旦決策者找到這樣的平衡,這些經濟體就有充足內需去促進復甦。
林雅慧分析,儘管股市自2020年3月低點強勢迴歸,但各產業及地區表現參差不齊,包含東協、歐洲及日本的表現仍不及2020年初。美股的反彈則大部分來自科技及醫療保健產業,原因是市場預期該等產業在2020年及2021年將有正面的企業獲利成長,這也顯示2021年的股市報酬應逐步回覆正常。
林雅慧指出,疫苗研發捷報頻傳,也促使投資人關注從表現領先產業輪動到表現落後產業。儘管疫苗的生產及分配需要時間,但市場會提前反映相關資訊的影響。這意味着非必需消費、旅遊、原物料及能源、工業及金融產業的發展環境將更加有利。同樣的,東協亦將受惠,並逐步反映在估值中。
摩根中國A股型產品經理張致寧表示,觀察11月以來亞洲各主要貨幣全面走升,顯示自美國總統選後諸多利多匯聚,搭配偏弱美元格局下,資金加速流入亞洲。其中臺灣電子股龍頭在技術與需求突破下啓動re-rating,搭配自2018年臺商返鄉後資金動能持續加溫,帶動臺灣股匯市同步創高。
張致寧說,多數亞洲國家的PMI持續擴張,帶動2021年企業獲利預估可達25%增長,顯示整體基本面對比成熟國家與其他新興區域,而在這當中,大陸經濟復甦更是強勁,最新制造業與服務業PMI數據同步攀升至三年來與八年來的新高,顯示大陸股市仍是亞洲市場中的相對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