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重返大陸股市 亞股上週跌多漲少

過去一週以來,在全球市場持續關心通膨議題的同時,美國10年期公債利率卻開始往下滑落到1.37%,這不但加速了類股輪動速度,也讓市場對近期逐漸走緩的經濟數據開始保持警惕。同時,中國人行上週五宣佈全面降準,也讓外資亞洲股市整體投資氛圍抱持觀望,因此上週除了買進大陸印度越南股票外,對其他亞洲股市則是賣超。

根據統計,在前一週的賣超後,外資在上週又開始買進大陸股市,金額達12.87億美元,但東北亞臺灣韓國股市,在上週卻仍受到外資分別調節16.61億美元與15.49億美元,也讓二地股市分別下跌0.27%與1.94%,另一方面,儘管大陸已在上週五降準,但受到經濟數據的拖累,上週大盤指數也下跌0.23%。

外資買超似乎無助於本地股市表現,外資上週買超印度2.01億美元,但印度大盤指數上週仍小幅下跌0.19%,買超越南股市1.05億美元,當地股市也下跌5.15%。至於泰國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股市,在上週也再次受到外資調節,顯示目前亞股整體的投資氣氛尚未受到資金肯定。

摩根投信市場洞察團隊環球市場策略師林雅慧表示,雖然美股再度寫下歷史新高,但股市的波動卻明顯加大,單日的漲跌點多在300點上下,可見在美國聯準會縮表與通膨升溫的環境下,投資人對於任何數據的變動都異常敏感。不過即使如此,全球經濟仍在復甦的軌道上,風險性資產仍有表現空間,且根據最新一期的美銀美林全球經理調查顯示,過去這段期間,即便景氣循環股仍爲經理人佈局的重心,但科技股也再次受到經理人的青睞,可見類股輪動仍是未來全球股市長線主題

林雅慧指出,最近布蘭特原油的期貨價格已到每桶75美元以上,市場自然會關心通膨是否會壓企業獲利預估,不過目前美國十年期公債殖利率反而下滑到1.37%,顯示上游價格的上揚並沒有壓抑到下游消費,而且根據歷史數據統計,只要美國長債利率沒有突破3.5%,企業獲利與通膨的表現通常也爲正相關。

摩根中國A股型產品經理張致寧表示,除了美國之外,通膨在大陸也愈來愈受到討論,儘管大陸6月8.8%的PPI年增率與1.2%的CPI年增率均較前月回落,但爲了避免企業活動受到原材料價格的壓抑,中國人行在上週五宣佈於7月15日起全面下調存準率0.5%,爲2020年1月以來首度全面降準,預估可對市場釋放約一兆人民幣的長期資金。

張致寧表示,人行透過全面降準對外傳達大陸將力保增長與經濟穩定的訊號,此舉不但有利股市與風險性資產表現,也可增加大陸民間企業的活動,藉以降低外部貿易環境不確定性衝擊。如今外資已再度重返大陸股市,預期下半年A股的投資風格將重回成長股驅動的情況下,包括晶片新能源等新經濟題材,以及大型消費藍籌股等有望持續領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