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傑「若絲計劃」 向杜象致敬

一扇嵌在紅磚牆上的老舊木門,透過上頭兩個孔洞窺視內部,枯葉堆上仰躺一具看不到面容無毛女體,她的四肢攤開,左手舉着一盞煤氣燈。這位女性是誰?何以躺在這個詭異的房間裡?她是生是死?西方觀念藝術杜象一九六八年過世前,留下這件謎樣作品《給予:一、瀑布,二、照明的煤氣》,當中關於窺視、情慾和死亡的聯想,成了臺灣藝術家王俊傑新作《若絲計劃:愛與死》的發想藍圖

現任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媒體藝術系助理教授的王俊傑,二○○九年發表「若絲計劃」第一件作品《真實的流動》,目前在新苑藝術展出二部曲《愛與死》。在這部長八分鐘的影片中,王俊傑將杜象半世紀創作所留下的想像空間,賦予個人遐想的延伸。

杜象是廿世紀著名的觀念藝術家,出生法國的他,在美國成名。一九一七年,杜象在一個男性小便斗上簽名當成「藝術品」,以此質疑「藝術是爲何物」,引起外界譁然。一九二○年代,杜象拍下自己男扮女裝的照片,還給自己起了女性化名「若絲.瑟拉薇」(Rrose Selavy),王俊傑的「若絲計劃」名稱便來自於此,頗有向杜象致敬之意。

一九四六年至一九六六年,杜象以廿年的時間悄悄製作了《給予:一、瀑布,二、照明的煤氣》作品。一九六八年過世後,這件神秘之作首度費城美術館曝光,但杜象並未留下太多關於這件作品的說明,因而留給外界無限想像。

王俊傑從中發想,影片同樣是從兩個孔洞向內窺探開始,看到叢草橫生的池塘水面,有黃色玩具小鴨金魚漂浮,草堆上躺臥三名裸體男女,如電影慢動作輕撫彼此的身體,「一切運動都非常的日常,也微妙碰觸了社會禁忌」,王俊傑解釋。

最後,女子手持的煤氣燈掉落、引燃草堆成火海,讓一切都灰飛湮滅,「大火指向毀滅與死亡,死亡則是一切愛慾的終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