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旭:解析2018文旅產業四大升級
2018年1月24日-1月25日,主題爲“Blur-模糊生態 | 突破空間界限,重置文旅度假新場景”的SMART度假產業峰會在北京舉辦。本次峰會上SMART度假產業智慧平臺首度提出“模糊生態”的產業發展概念,並圍繞城市微度假、特色小鎮、田園綜合體、全域旅遊等四大場景設置主題論壇,邀請相關領域的衆多知名人士匯聚在此,深度解讀文旅度假“模糊生態”新場景下的產業發展未來,探討文旅及商業領域新標準。
SMART度假產業專家委員會秘書長、ZNA建築設計事務所董事王旭首先發表了主題爲“文旅產業的四個升級”的演講,從IP、人才、內容、社羣四個方面闡述了2018年文旅產業的發展趨勢並提出了“模糊生態”的概念。王旭認爲,優質的文旅項目並不是由人們通常認爲的硬件或者資金來決定的,我們看到很多擁有優質自然資源、充沛資金、優良硬件的項目,但它們並沒有造就成一個頂尖的文旅項目。能否造就好的文旅項目關鍵在於它是否有特色IP、是否有稀缺性人才,這些人才造就優質獨特的內容,內容吸引周邊的社羣,這樣才能形成一個迭代。
SMART度假產業專家委員會秘書長、ZNA建築設計事務所董事王旭接受本站旅遊專訪
峰會期間,本站旅遊對王旭進行了專訪,內容如下:
本站旅遊:本次SMART度假產業峰會峰會的主題是“突破空間界限、重置文旅度假新場景”,可能很多網友還不是很瞭解,您可以向我們解釋下“新場景”這個概念嗎?
王旭:首先先解釋下什麼是“新場景”,在傳統的文旅消費或商業消費模式下,大家已經習慣了去商場買東西、去酒店住宿、去電影院娛樂,但隨着互聯網的發展,大家選擇的邊界也正在消失。例如我去商場的目的其實不是爲了買東西,因爲我在線上已經通過電商完成了購買——那我去商場做什麼?因爲我們還是會有對公共社交場合的需求,這就要求商場需要具備更多的體驗,例如餐飲、親子學習環境或場景等。所以“新場景”更多的是針對傳統功能、空間認知的再升級,因爲傳統邊界已經被打破,新的場景也正在等待開發。
其次,說下我們的峰會主題。爲什麼這次峰會主題前面要加一個“Blur”?因爲它的邊界是模糊的,當我們把這個概念再進一步擴大,你會發現在各行各業、很多領域都在發生這樣的變化——比如跨界。從表面上來看,你的客羣可能對某項功能有需求,但他並不是奔着這個功能來的。今天上午永萍老師也說過:“現代化的出行,很少有人是爲了住宿而去到一個地方,往往會先爲了一個目的去,然後纔有住宿的需求”。在我看來,這種情況對於民宿和營地的研究從業者來說,是一個很好的啓示。我們可以做一行愛一行,比如做營地規劃的就琢磨怎麼把這個帳篷、木屋搭得更好;做民宿的也在考慮怎麼選擇更舒服的牀墊來讓客人滿意。這些出發點本身沒有錯,但是它很難成爲你的用戶或者你的消費者專程而來的原因。在營地,它的文化教育、戶外運動、自然體驗,其實都是是軟性的,它是內容形態的存在,並且需要更多優質的人才團隊一起打造出一個頂級產品。比如我們身在同一片樹林,一個很有才華的團隊就能把草木染、樹葉拼圖,還大自然的教育認知等串聯成一系列非常有吸引力的課程,增加互動性,並形成一個熱愛自然科學的社羣。但你換一個團隊可能結果就不會這樣,他們對場景營造完全沒有概念,也無法去利用好這片空間。從這個角度講,這就是所謂的“新場景搭建”,完全取決於你的團隊有什麼樣的人力資源配置,是由哪些基因構成的。從第一年到現在,SMART峰會從梳理產業鏈到探究平臺風向,再到構建產業生態模式,去年也響應了國家旅遊局對全域旅遊的號召。今年我們更會深入文旅產業的核心,因爲我們以人爲本,信賴“人的決定力量”。接下來我們會去尋找、聚集並且配置這些人才,從而慢慢形成一個內容、IP和社羣,構建一個更生態、更人性化的新場景。
本站旅遊:本次SMART峰會爲什麼會選擇“城市微度假、特色小鎮、田園綜合體、全域旅遊”這四大場景作爲主要議題?
王旭:我們希望從當下文旅圈子比較關注的幾個角度來看問題。在最初成立“SMART峰會”這個平臺機構的時候,我們其實不叫“特色小鎮”,而是叫“度假地產”。這兩個尺度非常相似,意思是幾千畝的用地,建了一批建築,小鎮的街道就有很多互動體驗的內容,這其實是現在不少文旅項目的樣子。而田園綜合體,和平臺上研究較多的鄉村聚落,是對等的一個尺度。它可能是以村爲單位,或者是一個更大的項目裡邊有好幾個村子,以這種鄉村文化爲核心的文創文旅,作爲它的核心驅動力。“微度假”是介乎風景區、郊區、城市等場景之中的一個詞彙,我們會發現人們只要有時間,就會有休閒放鬆的需求,但又不足夠兩天往返。所以我們把應用度假場景的一些方法、手段和內容,放到城市空間裡邊去,讓人們即便出遊四個小時也可以享受度假的休閒感。我們就從這幾個方面來對於我們的既有知識、資源等做系統的梳理。
本站旅遊:特色小鎮是我們國家的一個大發展戰略,請問發展特色小鎮應如何避免同質化和過度的商業開發?
王旭:同質化的問題,主要是基於是否能夠打造IP。能夠打造獨特IP和獨特內容的團隊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把小鎮比作一部電影,就需要有編劇和導演,此時不需要團隊都去做演員,演員可能是文旅創客,比如做醋的、做米酒的、做民宿的、做自然教育、做手作工坊的這些人……他們都可以是演員,因爲他們時時刻刻都在與客人直接面對面相處。再看後臺,就算演員再好,任何一個好的電影都離不開好的編劇和導演。不少人都去蜂擁追捧特色小鎮,但要沉心靜氣地去看它的整個內容營造。以“拈花灣”爲例,我就用它製作劇本,營造了一個讓所有人都其樂融融、體驗文旅生活的氛圍。文旅可能是少有的幾個領域,所以拈花灣別人也不能去複製和抄襲。從這個角度來說,任何一個文旅項目,核心團隊的基因,就是看他怎麼編、怎麼導、怎麼去營造,“劇本”能決定所謂特色小鎮的唯一性和獨特性。
本站旅遊:您認爲田園綜合體如何能夠形成完整的產業鏈?
王旭:田園綜合體的完整產業鏈其實也比較簡單,如果從純粹消費角度來講,就是指客戶的一消(“第一次消費”,以下以此類推)、二消和三消,包括住宿、餐飲、活動、伴手禮等。但從全面體驗來講,比如一個帶孩子的家庭,來到這裡待上24小時到48小時,他們都有哪些個人需求?顯然不會只有住的需求,所以在這48小時的安排裡,你能夠想到的或者你想不到的需求,關於休閒、餐飲、自然探索、手工課等,都是依託於項目的核心IP,並按照消費者在這段時間的體驗訴求去設計。所以大部分田園綜合體的問題在於,他們的產品並沒能力讓客戶花錢,客戶很不開心,因爲他的時間已經交給你了,但他想要去體驗的、想去消費的項目,他們並沒有得到。反過來講,只要你搭建的體驗產品完善到位,客戶不僅願意多花錢,他們還會很高興,因爲他體驗的很好。
本站旅遊:此次SMART峰會主要是探討文旅行業的新標準,您對這個新標準是怎樣理解的?
王旭:這個“新標準”不敢說由我們來制定,我們只是通過梳理碎片信息,試圖去洞察文旅行業的趨勢和脈絡。平臺上的很多專家朋友,從2013年就開始探索,通過3年的實踐,已經獲得了一些實踐成果和信息反饋。從這個研究基礎上,我們會看到原本模糊的產業生態趨勢已越來越明顯。而且,如果你的團隊只具備單一領域的能力,那將很難抗衡豐富的跨領域基因,這也迫使團隊要從更多維度去思考問題。
本站旅遊:本次峰會以後,SMART在文旅度假方面還會有哪些計劃?
王旭: 我們以後會基於平臺已經聚合的資源和內容,參與到一些具體項目的落地實踐當中。通過一點點地摸索,並經過大量數據的收集整理,得出結論——發現哪條路是正確的,哪條路有坑,用什麼方式繞過它,把它填平還是架一座橋過去?我們希望通過和一些企業聯合落地實踐,將SMART峰會的精神繼續延續下去,讓我們一起期待吧!
SMART度假產業專家委員會秘書長、ZNA建築設計事務所董事王旭在峰會上發表演講
附王旭演講全文(內容未經當事人審覈,略做刪減):
今天我給大家帶來的是文旅發展的四個趨勢——IP、人才、內容和社羣。在此之前,我想先回顧一下SMART對於文旅發展探索的歷程,2013-2017年五個年頭,我們通過SMART峰會的形式搭建了一個平臺。五年前我們剛剛進入文旅產業的時候已經感覺到非常掙扎,因爲當時現有的內容和信息不足以支持我們去做一個成功的文旅的項目。從2013年對於產業鏈的梳理、2014年對於文旅軟硬件的關注、2015年開始研究文旅平臺和生態,再到2016年國家旅遊局提出了全域旅遊,我們通過合作對整個泛旅遊進行了深度探索,直到2017年,我們的模糊生態進一步把城鄉、商業、休閒、度假和我們的文創進一步地進行融合,所以可以看到我們在不斷地拓展邊界,去發現文旅的真正核心價值和意義。
IP升級——專注文化 實現傳統的再現、再造、再生
任何一個區域的產業旅遊其實是由全產業鏈構成的,大概有三百個以上的不同內容業態相串聯,例如自駕遊的線路串聯了戶外、露營、鄉村、旅遊目的地、景區、自然教育等等各類主題,在這裡得到一個非常深度的解析。
因此,我們通過兩年的研判,發現了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就是所有最優質的文旅項目,其實並不是由我們通常認爲的硬件或者是資金來決定的,有些我們看到過的最好的自然資源、非常充沛的資金、優良的硬件等,但它們並沒有造就一個頂尖的文旅項目,而在於它裡面是否有IP、是否有非常優質的稀缺性人才。人才造就了優質的、獨特的內容,而內容吸引了周邊的社羣,形成這樣一個疊代。我們以這個邏輯去研判N多個我們認爲優質的成功項目,它們無一不具有這樣的特點,或者還在路上,或者已經聚集了相應的人才和社羣,總之它們都是在這樣一個穩定的步伐走向它們成功的路徑。
那麼IP升級方面我想先以我好朋友的案例作爲開頭,他在遂昌做了一個非常經典的項目。今年端午節的時候遂昌舉行了一場中國節活動,這是中國傳統節日如何相對於外國的節日去復興和逆襲的一次實踐。我們端午節有吃糉子、賽龍舟、縫艾草的香包的習俗,但是沒有形成長期可持續的IP和相應的商業效益。這次實踐中我們可以看到他們從視覺去包裝整個全體系的文創衍生產品,從服飾到車標、到徽章這些小東西,我們發現其實每一個地方都有特殊的文化、特殊的歷史、特殊的產品。但是往往缺少這樣一個團隊把它的IP抽象和提煉出來,形成一種體系。當然,通過食品的內容去講述故事、去傳播,也可以一直自然曝光他們自身的強項和優勢。
通過這一系列的東西把遂昌中國節的活動進行了一個精美的包裝和描述,這個過程中其實爲沿着溪流的四個村子打造了一個爲期三天的全域旅遊之旅,把當地所有的非遺產品、節飾、食物、內容串聯起來。這是茶山營地旁邊的氣泡展示活動,包括在茶山上、在露營地看戶外劇場的崑曲,以及夜間山谷裡的民俗音樂會和搖滾音樂節,在茶山頂上用餐...其實在這次活動中沒有任何硬件的擔心,沒有道路,沒有去修新,一切都是原有的自然條件以及當地的文化優勢。包括年輕人自發在河岸邊舉行的篝火晚會,也是這個活動的一部分。這個竹結構的賬篷特別值得一提,大概花了七天的時間提出來的。爲什麼這次提出了模糊生態的概念,BLUR這個概念對我們的觸動非常大,因爲這次在露營地的感受超過了以往所有專業營地、專業裝備帶來的感受,它讓我們開始思考,爲什麼做非遺、做手作、做文化開發的團隊反而能打造出最好的產品。我們來倒營地,我們爲的是什麼,是什麼讓我們留下了並且還想再來,這是非常值得思考的一個問題。因爲它也給我們在星空下和朋友體驗當地文化的機會。
當然,很多情況下,其實在各地都有各種各樣的節,元宵節、桃花節、梅花節等等,但是在視覺包裝上,是否符合了85後、90後年輕一代的視覺需求。這個視覺我和一些老師討論過,他們說你這個視覺是不是太過於前衛了,我們看不太懂。實際上,我們討論的角度是從用戶角度出發的,到底我們是要正襟危坐的講歷史故事還是說我們要把這些內容以一個可消化、可傳播、可消費的方式非常精準地輸送到受衆的頭腦裡。
在當地已經停辦多年的放龍牌活動,再一次在溪水中把整個龍牌放出去,周邊的人都沸騰了,這是村子所舉行的第一個活動,旁邊是當地的文創和手作市集,也是人滿爲患,有爆棚的趨勢。另外村子裡面所舉行的漢服穿越活動,很多年輕人、小朋友,包括家庭來到這裡重新回到了歷史的舊時光裡去體驗鄉村的美好。談到文創產品的方面,在當地有這個龍糉,一米多長,很多的浙江朋友都見過,但是對龍糉重新包裝、對整個中國節的視覺,和龍舟的形狀和艾草的香包組合在一起,當時在互聯網上爆屏,賣了十萬個糉子,價格炒翻了一倍,可以說這是一個非常成功的爆品,這些糉子是由當地的阿姨和大媽親手製作的。包括手工的香包,很多人小時候有帶艾草香包的習慣,但重新進行文創產品包裝以後,艾草裝在小玻璃瓶裡,給你布和材料讓你自己去爲朋友縫製香包,這是圍繞IP非常不同的體驗,同時圍繞着與當地的村民共同打造這樣的產品。
所以,中國節這樣一個活動三天同比增長23.76%和30.82%的遊客量和旅遊收入,同時讓傳統的年節復興成爲縣域的新IP,IP其實不像我們想象的那麼複雜,但它需要我們非常優質的團隊對現有內容進行全新的梳理和傳遞,在傳統再現、再造、再生方面做了很多努力也做了非常詳盡的傳播。希望通過這次比較長的報幕以自然造物讓大家對IP有一個新的詳知。也歡迎大家關注我們的團隊。
人才升級——聚集高質人才 才能走一條旅遊產業生態發展道路
關於人才升級,我們在南京利水無相山景區的創新人才,我們始終認爲區域文旅創新人才密度決定了旅遊產業生態的發展道路,不是像以往我們做硬件建設的時候幾個人可以定義一個產品,幾個人執行就可以了,現在的以文創和文旅領軍的時代,更重要的是我們有多少個創新人才在這裡聚集,他們能夠相互的碰撞產生火花所以基於這樣的基礎理念,我爲南京的溧水區無相山景區做了一個活動,首先我們爲這六個村子,和裸心谷一樣,我們如何把它的亮點挖出來,通過人才的戰略,所以我們在全國範圍內挑選了精品民宿的頂級老師,跨越了各界的評委從我們的金融、社區、民宿的品質和傳統文化的噪聲,包括對於各個方面,像自然和生態的角度來重塑我們的品牌,這個過程中我們也組成了民宿的CP,設計圈有很多的競賽,民宿圈有很多的頒獎,我們希望通過這次活動我們希望可以徵集真的可以落地的民宿品牌,通過設計師和品牌之間搭建橋樑組隊,我們涌現了一百多個優質的團隊,設計創新方面,內容創新方法作爲我們衡量的雙標準,平行的兩個準則確定最終的優秀團隊,這個過程中我們也邀請了頂級的優秀的設計師,包括這是我們清華校友在漂亮的房子裡來跟設計師一起做民宿的場景,包括由這些老師帶領我們年輕的專業設計師和民宿主任在現場查勘,在現場舉行這樣的設計和研討的工作,深度把我們這樣一個品牌的概念,包括我們民宿落地的思路,落到了溧水區這個地方,而通過這樣一個過程溧水區本身也產生了他在民宿上的IP,它被更多的民宿主任,被更多的優質人才所關注。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也看到從北京、上海、雲南、福建、海南各地來的優秀的設計師小夥伴和民宿主人們都開始在這裡謀劃落地的訴求,並且有一些已經簽約,這裡我們展示大概兩三個我們其中優秀的團隊的案例,他們爲我們的村子所帶來的變化。而值得一提的話和往屆不同的是,進一步的是我們這裡每一個優勝的獲勝團隊可以拿到當地的將近來做落地的工作,這也是SMART從學習平臺到落地實踐平臺的轉換過程。
每一次通過競賽和一個平臺的人才募集,我們都特別驚喜的看到我們最想知道的是我們不知道什麼,而在這樣的一次次的平臺聚合裡面我們都得到了最好的答案,因爲確實高手在民間,通過對羣體智慧的追逐我們獲得了很多以前我們沒有想過的解決方案,這裡是非常精彩的呈現。包括了對於當地的生態,季節,文化的梳理。包括了對整個村落的一個規劃和他們內容的一個重新的組合等等。
因爲我們所遵循的理念是一百個人思考一定比不上一千個人,一千個比不上一萬個人,我們希望把文旅創新,新場景的營建變成一個全民的、大衆的事情,有更多優質的人才加入進來。
內容升級——優質的內容其實很難複製
第三個升級是內容升級,其實剛剛講到了人才升級之後,它所帶來的一個最大的核聚變,就是內容的升級,因爲我們很多的文旅的從業者都是特別發愁的點是好內容從哪來,因爲別的領域我可以複製,但是文旅領域其實很難複製的,我們可能聽過很多的優質課程,聽完以後你的感覺就是他有我不具備的資源,好像我很難做到這一點。而同時,文旅的一個特點是當你去複製另外一個好內容的時候,你很難成爲NO.1,這個時候你就很難有導流的作用,所以我們一直在探尋如何去獲取一手優質的內容資源,而當你人才具備之後,我們在10月份和湖南省旅發委,包括清華文創院,臺灣文創協會聯合支持了湖南省錦繡瀟湘文旅創業大賽,沿着瀟湘六個景鎮的內容植入的課題,文化是我們的銅官、丁字、書堂等等,六個非常漂亮的湘江古鎮形成的湘江古鎮區。像我之前介紹的一個,哪怕從一個建築師的角度來講,在我們看這些古鎮的硬件上沒有問題,交通很好,而且政府也進行了非常優質的建設。但唯一的是沒有人,既沒有年輕的文旅的創客去提供優質的內容,因而也沒有好的遊客會停留下來,會在這裡繼續創造和疊代更多的內容。所以通過這次文旅創客的升級,其實覆蓋了十幾個省份的很多的優質的年輕創意團隊都來到了這裡,他們走訪了這個古鎮,結合了當地古鎮的情況給出了他們的解決方案,結合他們已經在研究的產品通過新區、新商、新藝這樣幾個方面來進行評估,而我們也是尹老師給我們團隊做指導,過程中我們和文創、鄉創、文旅創新團隊進行深入的溝通,研究了我們這幾個古鎮所存在的問題,已經可能的以點帶面的解決方案,這裡的話我們和臺灣的李永萍老師學到了很多的臺灣文創街區初創的如何去啓動,獲取這樣的一種創新的慣性,獲取這樣一個人才聚集的慣性。
而在這個過程裡面,我們也會展現一些非常優質的創客作品,包括了像我們遠近,他們對於非遺手作的遊學做了深入的探討,而他們所衍生出來的與當地文旅相關的產品都會成爲非常有感情的傳播溫度的爆品。
而另外一個讓我們特別矚目的是他們研究在民間去用麻繩去做刺繡,做納鞋底這樣的內容的產品。這個過程中其實他展現了非常優質的民間工藝和現代設計的結合,而這一類的人才和團隊是我們很多文旅目的地所需要的。當然,還有許許多多的因此而涌現出來的內容團隊和產品。他們拓展了我們整個對於文旅產品的認知和文旅體驗的瞭解。
在每一次的文旅創客大會上我們會去請這樣的市集的活動,幫助大家去進一線體驗所有文創產品的魅力,當然他們也在在當時當地成爲所有的遊客或者是說我們參會者提供的一些爆品。
社羣升級——產業佈局需要串聯成完整體系
最後一個升級是關於社羣的升級,當我們有了好IP,吸引到優質的人才,從而產生了最好的內容之後,你會發現在你周圍你叫粉絲也好,或者是說社羣也好,它開始慢慢的聚集形成,在社羣升級方面,我向講一個也是我們的好朋友,包括了非常推崇的案例,可能很多人聽說過,在四川、成都、土江的一個村子,今天的案例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每一個案例所在的地方都是當地極爲普通的地方,所以我們不用猜測說他因爲有什麼地域優勢,文化優勢或者是說自然風光的優勢,因而成就了成功,他們所有的成功都歸功於那個地方有一羣非常不同的人,非常有特點的團隊,用他們獨特的思考方式,奠定了成功的基礎。明月村,有哪個村裡面的村民出的詩集,這是明月村文化的力量,在他們村裡面的藝術家、作家、詩人魏明月寫了一本詩集從一個國際陶藝村轉化爲這樣一個文旅村的過程。這裡從面積、戶數、生態茶園,手工藝等等的看上去和我們其他的村子並沒有什麼不同,旁邊的古窯叫做明月窯,包括這樣的窯在成都周邊有很多,並不是他的唯一性。但是從這裡開始我們看到了明月村的轉化,以村長爲首帶來了很多的優質的人才資源,從陶藝大師到公益的老師到電視臺主持人,設計師,藝術家和詩人等等構成了明月村的核心基因。
這是一張規劃圖描述了明月村的產業佈局,包括哪一個產業片區的內容,其實在我們來看這是人才的地圖,每一個點都會有一個核心的KOR,一個核心的行業領袖,在爲他們的這個地方不斷的去產生新的話題,產生新的產品和內容,並且不斷的向外傳播,而當這些點串聯成面,形成化學反應的時候是一個非常不容小視的力量,這是導致明月向前發展,推動的力量,所以我們可以看到老村民把他們的傳統受益在這裡得到傳承,而新村民,這位老師把一個非常普通的夯土房子改造成了陽光房,他們在這裡作蠟染和很多的手工藝和文創的產品,這樣的房子在很多人家鄉都有,甚至和民宿相比算不上豪華,但是和我們的茶山營地賬篷一樣,給我們提供了最樸素的,人心最嚮往的文旅的認知和新場景的體驗,所以可以聚人,有很多人可以來到這裡,一個個活動的方式,包括我們這些手工的藝人會教會我們如何去村子裡做蠟染或者是草木染這樣的工藝,他們又去疊代,給我們帶來新的遊客,給我們帶來非常好的課程,包括和老藝人學習老手工藝,所以明月講堂是這個村的智庫,通過對於外來的信息的收集和傳遞,以及對本地村民的教育去達成這樣一個社羣的營造,社區營造的一個非常優質的實踐過程。這位講課的是齊村長。
以及對我們的孩子們,他們從事一些手作包括文創的教育的經歷和過程,這是明月講堂,古詩唱作的場景。以及我們在地的村民,他們經過村民的培訓之後,成爲了很好的故事的講述者,爲什麼我們在做很多的文旅的項目的時候,都會經常遇到村子,所以每一個團隊都會面臨着到底是搬還是不搬的問題,老村民如何解決的問題,我們看明月村,給出了一個非常好的答案,當我們的老村民成爲歷史的一部分,成爲我們根植本地的文化的講述者的時候,他們是不可替代的核心資源。
這包括了明月村的團隊對當地村民進行一個旅遊講解的過程,通過我們四個案例的分享,我們想要表達的是硬件固然很重要,但是所有的硬件都是可以被複制,而且也會迅速的過時的。當我們對人,我們與人之間去發生鏈接,發生關係,把人成爲我們核心競爭力的時候,纔會出現一個不斷疊代的一面。
這是明月村草木染的培訓嘗試,這裡有一個明月村很重要的人物,包括我們的設計師阿呆老師,還有工藝師等等,成爲了明月村的基因,通過我們的講堂成爲明月村的理想,讓更多有才華的人聚集在這裡,我們回想一下我們過去做的很好的目的地,無一不是以人文,除了有很好的自然條件也好,自然條件至少在當地不會是唯一性的,但是他們的人是唯一性的,所以其實SMART一直推崇着一個觀點,是說我們在做文旅的時候,其實這是一場人才的爭奪戰,因爲同樣一個人在A地就不能同時在B地,所以我們需要把各種優勢的人才通過各種方式聚集在我們的項目裡,同時也能夠讓他們去迭代更多本地的成長來達到我們最終的訴求。
我今天的報幕就先到這裡,以上是關於我們2018文旅產業的四個趨勢,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