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啥男孩的數學總比女孩好?跟天賦無關,“數學腦”纔是關鍵

一說到數學,大家的第一反應就是:這是男孩的強項、女孩真的不佔優勢。

可實際情況真的就是這樣嗎?不見得。

以紅紅的表妹爲例,她的數學成績雖然算不上拔尖,但也確實不差,當年高考150的總分,在120+就已經很不錯的情況下,她穩定發揮,以135+的成績佔足了優勢,穩穩考進了心儀的985大學。

外人只當表妹天賦異稟,可只有親近的人才知道,表妹小時候的數學其實挺差的,還被親戚們安慰說:“女孩子學不好數學很正常,畢竟,天賦和思維都跟不上。”

真的是天賦不夠嗎?這可不一定。

華盛頓大學教育心理學博士格雷格·納爾遜在《孩子天生會數學》中指出:孩子是天生的數學家,孩子數學沒學好,是因爲他們在童年時被灌輸不當的學習模式,毀了天生的數學腦。

由此可見,無論男孩還是女孩,在數學學習上其實都是從同一起跑線出發的,只是在“數學腦”的培養過程中發生了差異。

“數學腦”的培養,包含了對孩子進行數學啓蒙、培養孩子數學思維方式和激發孩子對數學的興趣幾個方面。

數學啓蒙:很多家長都沒有意識到,男孩和女孩在數學上的區別,正是他們早年對孩子做出的不同啓蒙方式造成的。

以玩具爲例,對於男孩,家長會很自然地認爲,他們喜歡玩具車、喜歡積木、喜歡樂高,並樂於看他們拆拆裝裝;而對女孩子,他們更偏向於提供布娃娃、玩偶。

這種玩具上的區別,對孩子,尤其是對正處於2-6歲這個“數學敏感期”階段的孩子,從一開始就出現了不同的思維傾向。

數學思維:有玩具車、積木、樂高的男孩,在一次次拆開重組的過程中,通過手、眼、腦的聯動,不斷強化對空間、距離、精準度的感知,思維偏理性。

而接受了布娃娃、玩偶的女孩,她們也會在家長的潛移默化下,變得愛打扮、喜歡被誇獎,思維偏感性。

數學興趣:理性和感性的思維,雖然在本質上沒有好與壞的區別。但是,不同的思維方式,即使在同等的智力水平下,也有着不同的智力結構。

最明顯的就是:男孩偏重邏輯思維、空間思維、推理能力、反應更快;女孩偏重語言能力、社交能力、速記能力,精神更易集中。

這就導致男孩和女孩在接觸數學這門偏重理性思維的學科時,出現了完全不同的感受:男孩會覺得有意思、感興趣;女孩卻感到枯燥、無聊。時間一長,男孩和女孩在數學上的差距自然就越來越大。

這也是爲什麼,越到高年級,男孩的數學優勢越明顯,女孩的數學卻越來越差勁的原因。

由此可見,無論是男孩還是女孩,只要做好數學啓蒙、培養好數學思維、讓孩子對數學興趣足,就能學好數學。

家有小女孩,如果想要她以後數學好、成績棒,從提供玩具開始就可以試着打破定式思維,無論是布娃娃、玩偶,還是積木、玩具汽車,都建議準備一些,在日常玩耍中就能鍛鍊理性思維。

如果孩子剛好處在2-6歲這個“數學敏感期”階段,那麼,趁着孩子對數字、符號、幾何圖形等感興趣的特點,引導他從玩具中自主尋找、發現規律,是最有效、也是最重要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