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院有對“訂單”夫妻

早上8時,是湖北省武穴市花橋鎮衛生院住院部內科醫生金元的查房時間,問診查體、調整用藥、記錄病歷……王金元像往常一樣熟練而仔細地進行着每個步驟

王金元是通過一份“訂單”來到花橋鎮的。2010年,花橋鎮衛生院爲了引進高素質全科醫生,填補人才短板,通過下“訂單”的模式培養了3名定向醫學生,王金元就是其中之一。

作爲首批國家免費培養的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他們經過了5年臨牀醫學本科教育、3年全科專業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2018年回到花橋鎮衛生院工作。兩年來,他們在基層摔打、淬鍊,逐漸成長爲衛生院的骨幹力量

因“訂單”相識結緣

王金元出生在鄰鎮的一個農民家庭家裡經濟拮据。高考填報專業時,學校第一次介紹定向醫學生政策,他就心動了,“可以學醫,還能享受‘兩免一補’,減輕家裡負擔。”王金元與黃岡市衛生健康委簽署了協議,承諾畢業後回到基層服務。

“報考定向醫學生,可以減輕家裡負擔,實現自己學醫的理想,學好醫術後還可以回報鄉親。”和王金元一樣,花橋鎮衛生院住院部兒科醫生徐棟也是抱着這樣的想法報考了定向醫學生,和王金元成了同班同學

大學時的一次機緣巧合,王金元和徐棟發展成戀人關係。2018年,兩人完成爲期3年的規範化培訓後,共同回到花橋鎮衛生院工作,組建了家庭。“因爲這份‘訂單’,兩個人走到了一起,也是一種緣分。”徐棟說。

工作中,這對大學生夫妻逐漸嶄露頭角,不僅能夠在日常診治工作中獨當一面,還成長爲各自科室的學科帶頭人。去年,他倆雙雙考上主治醫師,被提拔爲主任助理

今年年初,徐棟已有身孕,王金元正沉浸在要當爸爸的喜悅中,然而,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改變了他們的工作和生活節奏

疫情初期,王金元主動請纓上火線,支援武穴市婦幼保健院隔離病區,承擔新冠感染患者收治與診療工作。一個多月的時間裡,王金元幾乎每天都處在“戰備”狀態,不僅要負責七八位感染患者的收治轉診、病歷書寫體徵檢查、診療用藥,還要時刻注意自身防護,緊張且忙碌。休息間隙,他會抽空給徐棟打個電話報平安,“家人就是我每天堅持下去,戰勝疫魔的動力。”王金元說。

基層醫院大有可爲

一名全科醫生的培養,從接受臨牀醫學本科教育,到完成專業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再到投身基層工作,需要整整8年時間。

“學了這麼多年醫,待在那兒能做什麼?”徐棟對此有自己的思考,“隨着分級診療的推進,基層醫院的舞臺越來越大,在這裡我能把所學的知識學以致用,有用武之地。”

剛到衛生院時,徐棟發現不少患者對藥物、輸液沒有具體概念,遇上什麼病就想“先輸個液”。“在農村,提升村民的健康意識,讓他們掌握醫學常識,跟治好他們的病一樣重要。”徐棟說。

由此,徐棟和王金元時常在科室組織開展科普宣教工作,既給患者科普疾病常識,也給科室的醫生做診療規範化培訓,兒童發熱診療規範、醉酒病人的急救常識,都成爲他們培訓授課的重點,“普及健康管理知識,可以在急救時搶回關鍵時間,這也是加強基層慢性病防控的重要環節”。

“像他們這樣高素質全科醫生的到來,給衛生院帶來的改變是顯而易見的。”花橋鎮衛生院院長吳天成說,“基層醫院通過在職稱晉升待遇保障、事業發展和人才流動等方面綜合施策,讓定向醫學生願意留在基層,更能在基層發光發熱。”

吳天成介紹,花橋鎮衛生院主要採取三招留人:一是待遇留人,大學生完成規培後,按照研究生畢業的待遇入職,提高工資水平;二是事業留人,選送到三甲醫院進修,按照科室主任接班人培養;三是感情留人,對大學生高看一眼、 厚愛一分,讓他們在衛生院有歸屬感

最近,王金元在工作上有了新的突破:發揮專科特長,協助衛生院打造一個卒中治療和康復中心。他相信,在基層醫院這個廣闊的舞臺上,大有可爲。(通訊員 鄧睿 本報記者 毛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