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10年 張小龍快速做加法

證券時報記者 餘勝良

微信功能已經足夠龐大,任何一項功能拆分出來,就是一個巨無霸產品,已是絕大多數國人無法離開的應用。視頻號是微信近來重點,承載了騰訊在短視頻領域的重任,去年纔開始發力。張小龍大部分時間在講視頻號,此外他還對輸入法、聽歌軟件、表情包感興趣,張小龍覺得有更好的想法,想加在微信上。

微信一開始是一個簡單交流工具,有一些趣味互動環節,比如搖一搖、漂流瓶、查找附近的人,吸引了全面下載使用。後來內容不斷增加,有些甚至顛覆行業格局,比如支付功能、小遊戲、小程序等,這些功能和企業微信一起,已經越來越承擔起騰訊to B的野心。

在支付這個板塊,就可以連接金融理財、生活服務、交通出行、購物消費等諸多應用場景。而這些細分應用場景之下,可能就相當於好幾個行業巨頭的體量。依靠微信流量,這些場景也幫助騰訊投資諸多公司,幫助諸多公司一起成長,享受收益。有些功能還可以承擔起公共服務,爲政府等團體建立便民通道。

微信就跟一個不斷擴建的房子一樣,有些地方裝修,有些地方增加,功能越強大,涉足領域越來越多,人們越來越便利,越離不開。從目前結果上看,用戶和微信都是受益者。

一方面,是微信有了更好的想法,比如張小龍覺得這樣做會更聰明,更能解決問題,讓受衆更舒服,更有價值;另一方面,這些增加,也讓微信更有價值。比如微信做內容,通過公衆號、視頻號、小程序等形式產生內容和服務,通過微信將這些服務很方便連接起來,通過支付和商戶等連接起來,使用者變得四通八達,增加了觸達範圍。

作爲一個社交產品,最後卻滿足了很多功能,早已不止社交,爲何微信不對外鏈接這些內容,而是採用了平臺化,自己生產或者讓用戶生產?這是APP生存之道,在做小程序時,張小龍提到用完即走,他後來又解釋,用完即走跟時間長短無關,跟效率有關。但是無論什麼樣的平臺,都希望長久留住用戶,通過滿足用戶需求的方式顯然更爲明智,更有價值。一旦用戶習慣其他平臺,再去挽留,就困難了。張小龍一定會用程序員的方式,不斷滿足或超預期滿足用戶需求。

一旦人們習慣在這裡,很方便、便宜的使用功能,就不用跑到外邊尋找,在移動互聯時代,尋找下載一個APP的成本太高。既然微信可以提供好幾百個APP的服務,那麼又何必去下載那好幾百個APP?

不僅微信如此,其他互聯網產品也是這樣。移動互聯時代,都在往一個APP裡拼命加料,希望儘可能提高打開率,這也是阿里、京東、美團、拼多多等正在做的事情。

微信功能已足夠多,但是看起來還簡單,這也是張小龍追求的目標。微信界面做的很巧妙,顯得並不擁擠,這跟家裡一樣,簡單好用才更有美感,微信的客廳很簡答,儲藏室很豐富,分類做的好,善於收納,當然取捨也很重要。既然增加了這麼多功能,看起來還不擁堵,那麼完全有能力再增加一些,比如QQ空間之類的個人展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