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義工扮客服 樂助隔離臺胞

包括臺青在內許多大陸年輕人,紛紛當義工,替因疫情影響生活民衆提供協助。圖爲大連大學生義工在運送物資。(新華社

疫情期間,兩岸的入境隔離政策嚴格,苦了許多人,一羣分散在大陸各城市的「臺商太太新天地」的版主們,各自成立當地微信「隔離組羣」,以「上海林心如」、「北京章子怡」等爲暱稱,無償服務往返兩岸的臺灣同胞。這些義工們就像線上「客服」,隨時協助解決各種隔離期間的疑難雜症,減少羣友們的不安。

「北京章子怡」畢依帆表示,因爲疫情,她已經快兩年沒回臺灣,心想既然沒回臺灣,就在北京爲往返臺灣北京的朋友們蒐集在地資料,助其順利往返。當她開始彙整資訊後,發現加入隔離羣的人也愈來愈多,如今北京的隔離羣已有400多人。

畢依帆說,羣組裡除了提供政策法規資訊,解決各種求助案件外,她們也像心理醫生,傾聽大家心情點滴,減低大家的焦燥。

舉例,一名太太因先生猝逝必須馬上飛到北京,在沒有臺胞證的情況下,協助她找到如何辦理落地籤的方式,以及提供行前清單,即使仍需要隔離14天,在羣組的陪伴下,心情上有了調整,出關後也順利辦完先生的後事

她說,也有阿嬤帶着孫子要到北京,但不會操作手機填寫健康碼,阿嬤的兒子求助羣組中同班機的羣友,羣友熱心的在機場等待阿嬤與小朋友,一路陪伴協助祖孫倆,成爲「隔離之友」。

畢依帆說,「臺商新天地隔離羣」裡充滿着各種的人生故事,相信每位義工姐妹每天都有很多的感觸。

她表示,隔離羣成立的目地誌在服務,就算羣組數跟人數越來越多,但沒有人抱怨這些事佔去生活大部分的時間,相對的,還投入更多精力思考如何細化建立SOP,將資訊做得更完整。

畢依帆說,隔離雖然令人無奈,但是能正面開朗的面對隔離,其實一點也不可怕,「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善意的付出,是會收到同等善意的迴應,我們是這樣相信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