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不肯就醫復健 職能治療師貼心做居家照護

臺灣邁入高齡人口,長期照需需求越來越大。(圖/記者黃克翔攝)

文/優照護

爺爺最近在家常常跌倒,又不肯去醫院,該怎麼辦?

魏爺爺患有帕金森氏症已經好幾年了,平時會到醫院做復健,但前陣子感染帶狀皰疹皮蛇),一出門就疼痛不堪,怎麼勸他都不肯再去了,結果狀況就開始不太妙了,常常站立不穩或跌倒,家人透過網路平臺找到職能治療師爲樵,到家中幫魏爺爺改善狀況。

爲樵到了魏家,看到魏爺爺下肢顫抖、動作啓動困難,也有小碎步移動的狀況,便爲他設計了一套運動訓練來改善。另外,他也建議魏爺爺把現有的助行器改爲前面兩輪的輪管形式,並添加牀邊扶手、四腳柺杖來協助行動

除了以動作訓練讓魏爺爺減少跌倒的情況,爲樵也設計了一些算數顏色分類、配對的遊戲,來增加他的認知功能記憶力,以預防失智症的發生。

樵說,很多病人從醫院回家後,有的因爲距離遠,或是行動不便就放棄回去復健,一旦在家裡躺着習慣,就越來越不想起牀。至於家人,多數只能照顧一般生活所需,如何復原或改善病患的狀況,大多所知有限。像職能治療師這樣專業人員,可以透過「有目的活動」,穩定病患的症狀,並幫助他維持、改進、或重建功能,並防止病情再惡化或預防疾病再復發。

▲不少年長者因行動不便就放棄回醫院復健。(圖/臺灣失智症協會提供)

魏爺爺的家人一開始,還爲了要不要找職能治療師來家中有不同意見,畢竟比去醫院要多付一些費用,但如果狀況無法改善,等惡化後再來治療,只會讓老人家受更多的苦,也會花更多的錢。

另外,有許多家庭有僱用外籍看護,並認爲有人能照顧病患就可以了。事實上,魏爺爺家中也有外籍看護,但他們多數沒有受過專業訓練,例如正確的「移位、翻身」技巧都缺乏,如果有職能治療師到家中現場指導,對照顧者也會相當大的幫助。爲樵說,治療師到家中服務時間雖然不長,但透過家屬或看護的參與,都可以學習到這些訓練方法,或改善的要領,平常就算沒有治療師,也可以持續復健。

許多人認爲生病在家,找「看護」來照顧就好了,但良好的「居家照護」應該包含有效的復原調養與訓練,及正確的居家環境飲食配合,這些都需要專業人員協助,也是「居家照護」中不可或缺的要素。許多治療過程不是僅止於醫院中,如果回到家之後就輕忽了,往往就可能復發,甚至再惡化,與其耗費更多心力時間再到醫院治療,不如在居家環境就確實復原,讓家人少受苦,這纔是「居家照護」最終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