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高速公路里程世界第一 中國路、中國橋成亮麗中國名片
人民網北京12月24日電 (記者喬雪峰) 記者從2021年全國交通運輸工作會上獲悉,“十三五”時期是交通運輸基礎設施發展、服務水平提高和轉型發展的黃金時期,行業上下抓住機遇、持續奮鬥、不辱使命,在服務支撐經濟社會發展中實現新作爲。
回看這5年,我國推動交通運輸在大的基礎上向強邁進了一大步、在有的基礎上向好邁進了一大步、在“基本適應”的基礎上向“適度超前”邁進了一大步。
我國已成爲名副其實的交通大國,有力支撐了國家綜合實力大幅躍升。“十三五”時期,高速鐵路、城市軌道交通里程翻了一番,高速公路里程、萬噸級碼頭泊位數量等保持世界第一,以北京大興國際機場爲代表的機場羣建成投用,快遞業務量翻了兩番,鐵路、公路、水路、民航客貨運輸量和週轉量等躋身世界前列。
交通運輸服務保障紮實推進,有力支撐了三大攻堅戰決戰決勝。我們提前實現“兩通”兜底性目標,新改建農村公路超過140萬公里,新增通客車建制村超過3.35萬個,兌現了“小康路上決不讓任何一個地方因交通而掉隊”的莊嚴承諾。我們如期實現了污染防治攻堅戰階段性目標,運輸結構調整、柴油貨車污染治理、船舶排放控制區、機場“油改電”、快遞綠色包裝等工作持續推進,交通運輸二氧化碳排放強度下降了7.5%。我們堅決防範化解重大風險,妥善應對中美經貿摩擦影響,堅決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牢牢守住了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
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加快形成,有力支撐了區域發展格局不斷優化。橫貫東西、縱貫南北的綜合運輸大通道基本貫通,京津冀暨雄安新區、長江經濟帶、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黃河流域、成渝等重點區域交通連片成網,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通達深度進一步提高,交通基礎設施的立體互聯和各種運輸方式的融合發展,使區域城鄉發展的“骨骼”更強壯、“血脈”更暢通、“根基”更堅實。
交通運輸新技術新業態蓬勃發展,有力支撐了發展新動能成長壯大。高鐵製造、特大橋隧建造、離岸深水港建設等核心技術實現新突破,網約車、共享單車、無人配送等新業態方興未艾,港珠澳大橋、上海洋山深水港四期等超級工程建成投用,“復興號”、C919大飛機等大國重器投產運營,中國路、中國橋、中國港、中國高鐵成爲亮麗的“中國名片”,極大振奮了人民的精神。
人民滿意交通持續推進,有力支撐了民生保障水平顯著提高。高速鐵路覆蓋近95%的百萬以上人口城市,動車組承擔鐵路客運量達65%。高速公路覆蓋近100%的20萬以上人口城市,“四好農村路”建設深入推進。民航機場覆蓋92%的地級行政區,航班正常率超過80%,通用航空加快發展。百萬以上人口城市公交站點500米覆蓋率約100%。全國鄉鎮快遞網點覆蓋率達98%,100%建制村通郵。多層次出行體系和多節點物流網絡逐步形成,“人便其行、貨暢其流”基本實現。
交通運輸現代化治理能力不斷提升,有力支撐了改革開放持續深化。綜合交通運輸體制機制進一步完善,法治政府部門建設加快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深化,取消全國487個高速公路省界收費站,累計降低物流成本超過4500億元。“放管服”改革、綜合行政執法改革、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公路管理體制改革、港口一體化改革、出租汽車改革、鐵路和郵政公司制改革等一批重點改革向縱深推進,海事、長航、珠航、救撈、船級社、海事大學、科研院所等改革取得積極進展。“一帶一路”交通基礎設施加快互聯互通,國際運輸便利化水平有效提升,自貿區自貿港運輸服務政策創新取得了新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