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見我思:白德華》橫琴變身第二個澳門

澳門廣東橫琴口岸新旅檢區域。(pexels)

大陸「舉國體制」很難讓西方瞭解。信仰資本主義美國,認爲這是「國家資本主義」化身政府負責擘畫出資、強制完成建設,是專制政權體現,效率高,卻有違民主美式資本主義則講究「大社會」,政府立規章並執行,民間纔是王道出發點不同,體制自是有異,也成爲長期以來中美製度孰優孰劣的大論戰。但從近40年發展看,透過體制擘畫、頂層設計,高效動員及資金挹注,舉國體制展現的「指導式發展」,確實卓然有成。珠海橫琴就是個例子

位在澳門西側的橫琴,20年前還是個蕉林綠野農莊寥落的邊陲小島。1999年澳門迴歸前外界只知有珠海,從未與聞橫琴。而對澳門認知,除大三巴牌坊外,也就是葡京、威尼斯人等博彩業羣聚的賭城

澳門賭業經多年洗牌,營收早已超越拉斯維加斯,且讓澳門人均GDP達10萬美元,全球屬一屬二。然60多萬人口,近半靠賭爲生,6成政府財政來自博彩,對澳門長遠發展並非好事。就像當年特首董建華提「中藥港」構想,目的是想擺脫僅靠外貿地產服務業,爲香港支柱產業。多元發展非壞事,問題是配套夠否?當年香港中藥沒基礎,再強也強不過有中藥根底廣州,最終計劃無疾而終。

澳門比香港更需思考未來前景,這也是歷屆特首最揪心的事。迴歸第10年,澳門終於找到方向。一方面,北京殫精竭慮爲澳門獻策,但又要謹守「一國兩制」;另方面,36平方公里彈丸地大的澳門,不管靠生技、中藥或金融,什麼都受限。經三方協議,2009年大陸國務院決定將橫琴東部,與路氹城(賭城所在)一河之隔約1平方公里土地,租借澳門特區,作爲興建澳門大學校區,並批准以澳門法律實施管轄, 2014年澳大新校區正式啓用。

澳門大學無疑成爲琴澳合作典範,如今澳門政府租借橫琴土地供發展,以澳門法律管轄,已漸成趨勢。好在大陸視澳門爲國土,否則按過去共黨說法,這不正是「新殖民」。大陸資金雄厚加上地大,澳門有先進科研及管理,透過共構共享,彼此才能共榮。

當以美國爲首的西方國家對大陸「潑髒水」數十年,大陸不但沒被口水戰淹沒,反而在全國各地蓋起一幢幢高樓

40年前的四大特區,如今是全球五百大安身所在;30年前的浦東,上海人說「寧要浦西一張牀,不要浦東一幢樓」,如今浦東地價臺北信義區都比不起了。

橫琴10年發展,靠頂層設計及「粵港澳大灣區」國家戰略,如今數千企業進駐,包括Google在當地總部設立體驗中心。現在不是中國找人投資,而是全球想擠進中國大市場的年代了。從橫琴高規格及高門檻准入條件,便可得知。

我們不去論哪個制度優越,但從比較中汲取並消化別人優勢,才能成爲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