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來這裡要幹嘛?一轉身就忘記自己的目的 是老化還是退化?

我來這裡要幹嘛?一轉身就忘記自己的目的。(示意圖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難道,「老化」就等同「退化」,我們只能消極認命?事實上並非如此!《好好變老作者平松類博士每天接觸大量高齡病患,他發現許多身心不適的情況並非「病態變化」,而是「自然變化的規律」,進而整理出55種常見的身心變化症狀與健康慢老提案,清楚說明哪些是屬於正常的轉變,哪些是必須就醫的病變,更進一步釐清某些疼痛不適跟老化無關,是可以經過調整而逐漸改善的。

藉由正確理解身心自然變化的規律,就能對自己的改變感到釋懷,一旦身心輕鬆,就容易發揮每個年紀該有的能力水準,也能自在地享受生活

精彩書摘

有事上樓,爬到二樓卻忘記自己要幹嘛,「怪了,我明明有事,但究竟是什麼事?」轉身就忘事的現象,並非長者纔有,可是發生頻率多了,難免讓人失去自信,甚至懷疑自己該不會失智了?

的確,認知機能運作不佳,會讓人突然忘記事情,不知爲何而來。就如同前面談到的「把鑰匙放在冰箱裡!東西隨手就失蹤」,這是因爲你在過程中一直在想着別的事,也就是一心二用的緣故

假設上樓是爲了拿手帕途中就喃喃念着「手帕、手帕、手帕......」,保證你絕對不會忘。但假如你邊走邊想別的事,意識轉移到其他事情上,等你到了目的地,就會把目的忘得一乾二淨,之後懊惱地走回一樓,看見放手帕的小包包,或是原本打算和手帕放一起的面紙,這纔想起「不就是要去二樓拿手帕嘛」。倘若你能夠睹物聯想,喚起記憶,那就不會是失智症,請儘管放心。

不過,爲了一件簡單的事,來回跑好幾趟總不是辦法,如果要一心二用,那至少在往二樓的路上,想着和手帕相關的事,例如:「今天用哪一條手帕好呢?」由於腦部容納記憶量,會隨着年歲增長而累加,多到猶如裝滿水水桶會溢出水來一樣。就算你想再多塞一點,容量也幾乎飽滿,無法再吸收了。

根據一項對已辭世的六百多位修女的腦部解剖研究發現,這些從七十五至一百零六歲不等的修女,腦部多數已經出現失智症的樣貌,不過從她們生前的言行中卻看不出有失智表現。修女們向大家證明了,即便大腦的認知機能出現了衰退徵狀,但透過勤讀經典、虔誠事奉和規律的生活作息,專注在一件事情上,避免一心多用,對日常生活也不至於造成多大影響。

所以,與其爲罹患失智症擔心害怕,不如避免濫用腦力,做好爲「認知機能即使衰退,依舊可以幸福過日」的準備。別過度執着在自己的健忘上,那些生活中可有可無的事,忘了也罷。

(本文摘自《好好變老》/時報出版)

【作者簡介】

平松類

一九七八年生。愛知縣田原市人昭和大學醫學院畢業醫學博士眼科醫師,目前服務二本眼科醫院三友堂醫院。擁有治療高齡病患的豐富經驗,至今已累積超過十萬人,精通高齡者的症狀與煩惱。

他同時從事醫療溝通研究,也是提倡長者世代新生活方式的新老人會員,其解說方式讓一般大衆都能清楚理解而廣受好評,活躍於日本各大報章電視媒體

著作有《老後行爲說明書》、《失智行爲說明書》、《1天3分鐘14天有感:腦科學認證!拯救視力╳防失智的「蓋博符號」》等。

《好好變老》/時報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