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郭魚疫情告急 5國確認已染新型黏液病毒TiLV

南非漁業再度面臨病毒威脅。(養殖示意圖資料照,與本文無關,高雄市府提供)

記者戴榕萱/綜合報導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全球資訊及預警系統26日已發出特別警報,一種新型黏液病毒正在民衆食用的養殖及野生吳郭魚中傳播。糧農組織針對疫情實施,吳郭魚進口國應採取相當風險管理措施、加強診斷,執行衛生證書制度,同時部署檢疫措施和制定應急計劃。

糧農組織統計,2015年全球吳郭魚的養殖、捕撈產量共達640萬噸,價值高達98億美元,全球貿易額也有18億美元,無非是成爲全球糧食安全和營養支柱,更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擁有巨大生產力。本次的警報確認,這新型類黏液病毒名爲羅湖病毒(TiLV),現已在三大洲5個國家確認案例哥倫比亞厄瓜多爾、埃及、以色列泰國。雖然該病原體不會引起公共衛生問題,但足以導致受感染的種羣大量死亡。

據我國行政院農委會水產試驗所資料顯示,2009年,以色列與厄瓜多就已爆發疑似病毒感染而大量吳郭魚死亡的案例。當時以色列研究團隊指出,病徵包括,魚體活力減弱、眼內發炎表皮腐蝕、腎臟充血、腦部發炎等,並從檢體中分離出一個可以轉譯爲420個胺基酸核酸序列,比對現有核酸與蛋白質資料庫,未發現同源或相似的種類,因此將新病毒稱爲Tilapia lake virus(TiLV)。對此,農委會向漁產業者籲,TiLV對全球的養殖吳郭魚極具威脅性,對臺灣來說,特別是進口慈鯛科魚類的來源地與檢疫工作上,更需要謹慎。

聯合國指出,雖然目前尚未確定是否會由冷凍吳郭魚產品進行傳染,但生產國都需要保持警惕,進行貿易時更應遵守世界動物衛生組織水生動物衛生法典》,尤其是上述五國更要主動監測羅湖病毒的病源,纔能有效遏止傳染風險,目前包含中國、印度、印尼、及菲律賓都已經開始監測病毒狀況。

全臺最大吳郭魚魚苗供應商聖鯛水產公司接受《ETNEWS新聞雲》訪問,黃先生表示,我國魚種目前都是臺灣本土自行繁殖,未發現有此病毒。但由此事件仍可從三個方面做預防,一、 上游種苗繁殖,從「育種」就要培育出抗病力強、成長快速之種苗,提供給養殖戶;二、 中下游養殖戶,保持優良的養殖環境,控管養殖密度,若能以系統養殖爲佳,若有養殖戶發現感染羅湖病毒症狀,需立即通報相關單位與上游供應商,將整批魚貨淘汰並進行檢驗,可避免病情擴散。三、政府單位做好把關工作,管控魚苗進口及篩檢,避免引入外來病毒感染臺灣本土品系

▼吳郭魚常是民衆盤中佳餚。(示意圖/資料照,記者楊熾興攝)